馬家塬遺址

馬家塬遺址

馬家塬遺址位於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桃園村馬家塬,距縣城17公里,面積約80萬平方米,其中核心範圍約3萬平方米。北依馬家塬山樑,東、西兩側為地勢較高的杜渠梁和妥家梁,中部低凹平緩,避風向陽,南至瓦一頭自然村。遺址地面隨處可見屬於常山、齊家文化類型的橫籃紋泥質紅陶片和夾砂紅陶片,斷崖上還有大量的灰坑和房屋遺蹟。根據考古調查,在遺址的中心區,有較為密集的戰國中晚期墓葬分布。

基本信息

概況

馬家塬遠眺馬家塬遠眺

馬家塬遺址位於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木河鄉桃園村馬家塬,海拔1874米。遺址所處地形較為特殊,它北依馬家塬山樑,東西兩側為地勢較高的杜渠梁和妥家梁,形成中部低凹平緩,兩邊高陡的環抱地形,避風向陽。

在遺址中心區有較為密集的戰國墓葬分布,面積約2萬平方米,共探明各型墓葬60座。經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自2006年8月7日開始發掘,截至2012年9月共發掘完成26座。

馬家塬遺址出土文物數量眾多、工藝精美、檔次很高,所包含的文化信息豐富而獨特,因此被評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現為(截止2012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發掘歷史

馬家塬遺址馬家塬遺址

從2003年開始,桃園村的一些村民在村子東頭的馬家塬發現了許多神秘的洞口,他們才意識到可能是有人在盜挖古墓,並將相關情況報告給了公安機關。

2006年7月8日,公安部門在抓獲犯罪嫌疑人的同時截獲了一批重要文物,當地文博人員對文物初步分析後判定,繳獲的文物為戰國時期青銅器。縣公安局感覺案情重大,立即向上級部門做了匯報。甘肅省文物主管部門見到匯報材料後十分重視,經省文物局同意,決定對當時被盜的部分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

2006年8月至12月中旬,在甘肅省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周廣濟的現場指導下,對馬家塬戰國古墓遺址中被盜掘過的三座墓葬進行了搶救性清理髮掘。

2007年10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馬家塬戰國古墓遺址二期發掘工作開始,共勘探出56座墓葬。

特色

“連珠紋琉璃杯”“連珠紋琉璃杯”

具有典型特色的墓葬形制

該墓葬為九級和七級台階式墓道、在墓道一側開挖偏洞為墓室,其墓葬結構為國內首次發現。一號墓和三號墓為九級台階式,二號墓為七級台階式。

高檔豪華的車乘在國內首見

一號墓、三號墓墓室中均放置的高檔車乘一輛,車輪及車廂側板均以金花飾、銀花飾、銅花飾、錯金鐵、瑪瑙、釉陶串珠、貝殼裝飾;在車廂側板上還有銅質大角羊、銀箔質大角羊、金箔質虎等動物飾件及包金銅泡裝飾。所有隨葬車乘顯得富麗堂皇、美綸美奐,其豪華程度為甘肅省首次發現,在中國也極為罕見。

豐富的文化信息

該墓葬所包含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帶有較為濃厚的北方、西亞少數民族風格和秦文化特色,典型器物諸如鎏金銅壺、青銅繭型壺、連珠紋琉璃杯、錯金銀鐵飾件及高等級精美車乘,為研究秦和戎的關係,北方、西亞古代民族史,以及中國古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冶金技術、古代科技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出土文物多

出土文物數量多、檔次高,共出土1600餘件,初步估計,一級以上文物達到100多件。“鎏金青銅繭形壺”,為國內唯一的一件青銅繭形壺

金虎金虎

“連珠紋琉璃杯”作為西方文化之器在這裡出土,有可能將絲綢之路的開通年代提前一百餘年。車乘上錯金銀鐵飾件的大量使用為國內首次發現。車乘上裝飾的金、銀箔老虎、大角羊,青銅大角羊,造型生動逼真,金、銀箔飾件數量之多,做工精美,實屬國內罕見。墓葬內發現的不明金屬俑、牛、羊,其金屬質地為國內首次發現。整個墓葬出土的車乘金屬構件,其製作工藝及拋光技術不遜當代,顯示出秦人高度發達的冶金製造技術。

意義

馬家塬遺址發掘現場一角馬家塬遺址發掘現場一角

馬家塬遺址,墓葬規模較大、規格較高,出土文物1600餘件,其中所包含歷史文化信息較為豐富,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裝飾精美的戰國中晚期車乘的發現,為研究秦文化、古代北方民族史,以及這一時期車輛的製造技術、裝飾工藝,金、銀、銅、鐵等金屬品的提煉和運用程度等等提供了重要證據,對於中國科技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義。

保護

2007年2月17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並劃定馬家塬戰國古墓遺址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樹立了保護標誌碑。

2007年4月8日,馬家塬戰國古墓遺址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併榮獲國家文物局頒發的“田野考古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