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馬國瑞,1915年生,河北省南宮縣人。原名王金印,曾用名王子璽。
求學階段
1931年入南宮縣立師範學校求學。1932年春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支部書記。參加青年反帝大同盟,進行愛國學生運動。
工作階段
1933年至1934年在南宮縣任中共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部長。1935年1月任中共直南特委巡視員。同年秋至1936年春任中共巨南中心縣委委員。1935年11月至1936年初任共青團直南特委書記、宣傳部部長。1936年3月至6月任中共直南特委宣傳部部長,同年6月至1937年7月任組織部部長,1937年3月至7月任直南特委書記。參與領導巨鹿、任縣、廣宗、南宮、隆堯、內丘等縣的農民暴動和游擊戰爭。全國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至11月任中共平漢線省直南特別區臨時委員會書記。1938年1月至3月任中共冀豫晉冀南特委書記。3月至8月任中共冀南(冀魯豫)省委宣傳部部長,3月至6月兼任第四特別區委書記。6月作為省委代表被派往冀魯邊區,參與領導創建抗日根據地。同月至10月任八路軍冀魯邊區軍政委員會書記。1939年冬赴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43年起任中央黨校三部副主任。1944年2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黨校副校長。後任中央黨校第六部主任。1945年4月至6月作為山東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8月至1948年5月任中共冀南區委副書記,1948年5月至1949年6月任區委書記,兼區黨校校長。1945年8月至1948年10月任冀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至1945年9月)。1946年11月至1947年6月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副政治委員。1948年10月至1949年6月兼任冀南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1949年8月至1956年7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1952年1月至12月任代理書記,1953年1月至1955年8月任第二書記。1949年8月至1957年5月任河北(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52年3月至1953年4月任黨委代理書記,1953年4月至1955年1月任黨委副書記,1956年4月至1957年8月任黨委常委。1950年3月至1956年10月兼任中共河北省委黨校校長。1950年11月至1955年1月任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1950年12月起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1955年1月至1964年10月任河北省政協第一、第二屆主席。1956年7月至1963年10月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1962年9月至1966年5月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
文革階段
“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7年12月至1979年2月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務委員。1978年12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85年9月在中共全國代表會議上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大上繼續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八大、十二大代表。馬國瑞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5年10月30日7時4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粉碎“四人幫“後
”” 粉碎“四人幫”後,馬國瑞同志任中共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省委常委。1978年至1985年,先後擔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書記。他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為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密切黨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作出了重要貢獻。
1985年9月,馬國瑞同志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87年11月,在黨的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是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特邀代表;第三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古稀之年,他仍然不顧體弱多病,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關心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關心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社會評價
在長達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馬國瑞同志忠於黨,忠於人民,對共產主義事業矢志不渝。他一生歷盡艱辛,經受住了鍛鍊和考驗,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長期擔任黨的高級領導職務,具有很強的黨性修養和組織原則,具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對工作負責,他善於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他重視調查研究,密切聯繫民眾,認識問題深刻,處理問題慎重。他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強,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勤於學習,為人正直,待人誠懇,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對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要求嚴格,體現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和崇高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