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1912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考入玉田師範講習所。學習期間,閱讀許多進步書刊,寫過不少筆鋒犀利有獨到政治見解的文章。1927年10月18日參加玉田農民第一次武裝暴動。嗣後,轉入中共領導的地下革命鬥爭。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冬師範畢業後回家教書,利用教師職業為掩護,以交朋友、家庭訪視、辦夜校為名,傳播革命思想,建立農會組織,秘密發展黨員。
1930年6月,參加玉田第二次農民武裝暴動。暴動失敗,輾轉北上,潛入日偽統治的哈爾濱市,又與當地地下黨組織接上關係,投入抗日救亡活動。團結爭取一部分愛國人士和抗日積極分子,編印以宣傳抗日救國為內容的小冊子一《火線》。
1935年,回到玉田,與豐潤縣黨組織接上關係,以沙流河一帶為基地,積極恢復玉田的黨組織,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冀東人民抗日大暴動時,任抗日聯軍新第五支隊政治部主任。
1939年,負責籌建冀東區黨分委主辦的《救國報》社,並擔任社長,和報社其他同志,以教書為名,秘密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把《救國報》辦成打擊敵人、瓦解敵人的一把鋒利匕首。為躲避敵人查抄,報社遷至遵化縣魯家峪,轉入公開發行。同時,根據冀東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不斷擴大,民眾對抗日文化生活要求不斷提高,又創辦《老百姓》報。
1942年4月,敵四次“治強”,首先包圍《救國報》社所在地魯家峪,他率領報社人員隱蔽在東峪的火石洞裡,堅持4天4夜。敵人“掃蕩”撤走後,他把體弱多病和女同志作了妥善安置,其餘人員分散隱蔽繼續從事編輯出版工作。這年初秋,他總結春季反“掃蕩”經驗,認為報社應有第二基地,於是派人到長城外選了新的工作基地。敵人秋季大“掃蕩”一開始,便率領報社人員轉移到熱南(今承德南)的河南大峪一帶,堅持黨報的編輯出版工作。
1943年春,調任冀熱邊特委秘書長,雖然離開報社,但仍十分關心《救國報》,經過他和冀東地委宣傳部長呂光的努力,隨著抗日游擊根據地的發展,《救國報》改由5個地區出版,由一個油印的、印數不過五、六千份的報紙,迅速擴大到印數三、四萬份的有影響的報紙,在冀東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944年10月17日,在豐潤縣楊家鋪突圍戰中,壯烈殉國。
所獲榮譽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