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最精銳的重騎兵被稱為同伴,通常人數在1800左右,所有的成員來自於馬其頓的王親國戚。
整支部隊分成八個分隊(cr me de la cr me),每隊兩百人,國王的衛隊有四百人。分隊編有四個小隊(tetrarchia),各有49人。分隊的指揮官叫ilearch,小隊的指揮官叫tetrarch。為什麼會有49這么古怪的數字,很簡單∶站隊的時候小隊長在最前面,後排三個 騎兵,再後排五個,以此類推,最後一排十三個,整個小隊就是49人。
這樣的三角隊形是腓力二世發明的,使騎兵隊可以方便的向左右兩翼迴旋,比波斯騎兵傳統的直線形站隊具有更高的機動性。每次轉向時,只要將馬頭撥過四十五度,三角形的邊就成為最前一線,第一排有七名騎兵,第二排有六名,以此類推。每兩人中間空開一段距離,不影響後面的同伴衝擊。四個小隊排成一線,他們的站位就像尖利的鋸齒;若干道這樣的鋸齒就是馬其頓騎兵的突擊隊形。當然,這需要嚴明的紀律和高水平的訓練。每個分隊的同伴都來自同一個省份,他們用同一顏色的披風和旗幟,在戰鬥時可以高呼家鄉的名字。
基本來說,馬其頓騎兵的裝備與希臘人的相差無幾,但是帶護沿的頭盔是典型的馬其頓風格。馬上披掛著的獅子皮或豹皮是當地的特產,可見於希臘化時代遺留下的石雕。幾個世紀後,羅馬的統治者還要馬其頓人和色雷斯人進貢獸皮。
相關詞條
-
馬其頓方陣
馬其頓方陣,是一種早期步兵作戰時的戰術,希臘重步兵方陣的改良方陣。在荷馬時代以前,步兵打起仗來像一窩蜂似地雜亂無章,所以,具有嚴格陣法的馬其頓方陣能輕易...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方陣介紹 軍隊編制 優缺點 -
伊蘇斯之戰[馬其頓帝國和波斯帝國之間的一場戰役]
伊蘇斯戰役是公元前333年秋季,在亞歷山大東征中,馬其頓軍隊(3—4萬人)和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軍隊(12—13萬人),在奇里乞亞(小亞細亞)古城附近的...
戰役背景 布局 戰役過程 雙方將領 戰役總結 -
馬其頓王國
馬其頓王國(古希臘語:Μακεδονία)指約前800年-前146年間,小亞細亞及希臘地區的國家,尤指從前301年伊蘇斯戰役之後,由安提柯·貢納克建立的...
早期歷史 征服希臘 東征 撤軍 希臘化時代 -
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
馬其頓王腓力二世在位的時候征服了整個希臘,其子亞歷山大後來整合了希臘的力量開始東征,建立了史上有名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版圖包括今天的希臘、馬其頓...
馬其頓起源 亞歷山大的征服史 分崩離析 -
拜占庭騎兵
拜占庭騎兵 從羅馬分裂時起,西羅馬一直在沿用著守舊的步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而東羅馬則開始探索騎兵為主力的作戰方式。
騎兵簡介 發展歷程 武器裝備 經典戰例 -
《霸權:馬其頓的菲利普》
《霸權:馬其頓的菲利普》(Hegemony: Philip of Macedon)是一款即時戰略遊戲,由Longbow Digital Arts開發。所...
基本信息 遊戲簡介 遊戲評測 遊戲特色 遊戲配置 -
夥友騎兵
夥友騎兵(古希臘語:ἑταῖροι ; hetairoi),又譯夥伴騎兵或馬其頓禁衛騎兵,夥友騎兵是馬其頓軍隊中的精銳騎兵,源於馬其頓王國的國王騎兵衛隊...
詞源 軍事相關 繼業者王國 -
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國王]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國王,...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人物軼事 家庭成員 -
亞歷山大[古馬其頓國王]
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即亞歷山大三世,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帝國)國王,...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人物軼事 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