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素丹國

馬六甲素丹國

東南亞馬來半島的伊斯蘭教王國(1405~1511)。亦譯“滿剌加國”、“麻六甲”,又名五嶼。由拜里迷蘇刺(Para—mesuara,?~1414)創建。拜里迷蘇刺原為舊港(巴鄰旁)三佛齊王族王子,因不滿爪哇麻諾巴歇國的統治,約於14世紀後期逃往單馬錫(即新加坡),為信訶補羅國末代國王。後又被暹羅國所迫,遷至滿剌加,經過多次戰爭,統一了馬來半島南部各小邦國,隸屬暹羅阿瑜陀耶王朝。

簡介

馬六甲素丹國馬六甲素丹國

馬六甲素丹國(Saltanah Malacca)

東南亞馬來半島伊斯蘭教王國(1405~1511)。亦譯“滿剌加國”、“麻六甲”,又名五嶼。由拜里迷蘇刺(Para—mesuara,?~1414)創建。拜里迷蘇刺原為舊港(巴鄰旁)三佛齊王族王子,因不滿爪哇麻諾巴歇國的統治,約於14世紀後期逃往單馬錫(即新加坡),為信訶補羅國末代國王。後又被暹羅國所迫,遷至滿剌加,經過多次戰爭,統一了馬來半島南部各小邦國,隸屬暹羅阿瑜陀耶王朝。1405年,脫離暹羅,宣告獨立,正式建立馬六甲王國。同年,拜里迷蘇刺遣使到中國明朝通好納貢,明成祖封其為滿剌加國王,並賜誥印、彩幣、龍衣蓋等物。後於明永樂九年(1411)率妻及陪臣500餘人到中國訪問。1413年,拜里迷蘇剌在馬六甲外籍穆斯林商人影響下改宗伊斯蘭教後,冠以伊斯坎達爾·沙(Iskandar Shah)稱號。最初,領土限於馬六甲地區。在穆罕默德·伊斯坎達爾·沙(Muhammad Iskandar Shah,1414~1424在位)執政時期,繼續統一馬六甲地區,完善官制,任命大臣,制定法規,開局熔鑄錫、銀、金幣,流通於市;王國過境貿易興旺,國內市場隨之發展。他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教義,遵從哈乃斐學派教法。王族和上層統治者已改宗伊斯蘭教。在西里麻哈剌(亦譯室利·摩訶羅闍,Sri Muharaja,1424~1444在位)執政時期,王國趨向繁榮和強大,又擴建了馬六甲城,其領地西同巴生港相接境,東至丁家奴。伊斯蘭教傳播到丁家奴、北大年、吉蘭丹和蘇門答臘東海岸,以及汶萊等地區,成為王國占主導地位的宗教。據明代馬歡撰《瀛涯勝覽》記載:滿剌加“國王國人皆從回回教門,持齋受戒誦經。其王服用以細白番布纏頭,身穿細花青布長衣,其樣如袍”。《馬來記年》載:在西里麻哈刺執政時期,馬六甲王國正式成為伊斯蘭化的王國。在羅閹·卡希姆(Raja Kasigu,1445~1458在位)統治時期,他自稱素丹·穆扎法爾·沙(Sultan Muz—affar Shah),宣布伊斯蘭教為國教,馬六甲正式稱伊斯蘭教素丹國。在鑄造的阿拉伯文錫幣上,正面為“素丹穆扎法爾·沙”,背面為“宇宙與伊斯蘭之君主”。他還明令全國穆斯林必須遵守伊斯蘭教法典,規定古爾邦節和開齋節為國家正式節日,並在各地興建清真寺。馬六甲城變成東南亞商業中心和馬來半島傳播伊斯蘭教的基地。1445~1446年,他率軍兩次擊退暹羅的進攻。他在西北占據雪蘭莪作為糧食基地,又越過海峽控制了蘇門答臘海岸的戰略要地。1456年,他任命軍事將領吞·帕拉克(一譯吞·霹靂Tun Perak,?~1498)為宰相,後者在王國掌握實權,輔佐3個素丹執政,在治理朝政、發展經濟和繼續擴張疆域中起了決定作用。羅閹·阿卜杜拉(Raja‘Abdullah,1459~1477在位)繼位後,號稱素丹·曼蘇爾·沙。他大力發展商業,擴大金沙生產,以巨資裝備和整編軍隊,不斷擴張領土,國力強盛。1474年征服暹羅領土吉打和北大年,吉打的統治者改信伊斯蘭教。其版圖在馬來半島已領屬了柔佛、丁家奴、彭亨以及附近各島,據有蘇門答臘島東海岸大部分重要港口。伊斯蘭教在這些地區得到廣泛傳播和發展。伊斯蘭教蘇菲主義由毛拉納·艾布·伯克爾傳入馬六甲,修建了修道場所。曼蘇爾·沙大力推崇蘇菲派學理,並組織宗教學者開展辯論,馬六甲成為東南亞蘇菲派的中心。15世紀末,因王室爭權,朝政奢侈腐敗,政權落入泰米爾人之手,國勢衰落。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攻占馬六甲,素丹國解體。素丹·馬哈茂德(1488~1511)退居賓當島,繼續抗擊葡萄牙侵略者。後其子分別建立柔佛和霹靂小王國。馬六甲王國和中國明朝關係密切。國王多次派使節與中國通好,國王拜里迷蘇剌、西里麻哈刺、穆罕默德曾先後到中國訪問。中國回族穆斯林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時,及其他使臣也多次訪問出使該國。中國《明史》載有“滿刺加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