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鴴

馬來鴴

馬來鴴,屬鴴科(Charadriidae)是鴴形目的一科.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馬來鴴

馬來鴴馬來鴴

拉丁文學名:Charadriusperonii

馬來鴴馬來鴴

英文俗名:Malaysianplover

分類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馬來鴴馬來鴴

綱:鳥綱(Aves)
 目:鸛形目(Ciconiiformes)
 科:鴴科(Charadriidae)
 屬:鴴屬(Charadrius)

簡介

形態

體小(20厘米)的黑、褐及白色鴴。嘴短。與蒙古沙鴴鐵嘴沙鴴區別在體型較小,具狹窄黑色(雄鳥)或赤褐色(雌鳥)領環。與環頸鴴的區別在通常具完整白色領環且耳斑不與過眼線相連。

馬來鴴馬來鴴

顏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腿-灰色。

叫聲

輕柔的kwik聲似環頸鴴。

分布範圍

馬來半島、印度支那、菲律賓、蘇拉威西島及巽他群島

分布狀況

在中國有記錄,但無確切地點(deSchauensee,1984)。本種在中國南沙群島的許多珊瑚島上出現。

馬來鴴馬來鴴

習性

成對活動於沙灘。喜小海灣的純珊瑚沙灘。不與其他鳥混群。通常不怕人。

馬來鴴馬來鴴

鴴科共同特徵

小、中型涉禽,體長約240毫米;嘴形細狹,尖端具隆起;鼻孔直裂,有鼻溝;跗骨後側具網狀鱗,前緣亦常具網狀鱗;趾不具瓣蹼;中爪不具櫛緣。共有32屬63種,分布遍於全世界。在高緯度繁殖的種為候鳥,其中有些種能遷徙到很遠的地方。除繁殖季節,鴴類高度結群。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部分取食植物。日夜活動。在沼澤附近雜草叢生的地面凹陷處營巢。每窩產卵4~5枚。卵皮黃色或灰色,有黑斑點。雛鳥為早成性。雌雄皆孵卵和照料幼鳥。

在地面行走迅速而敏捷,常10~20隻結群活動。食物以昆蟲為主,也吃蠕蟲、蝸牛、海產軟體動物和甲殼動物。棲息於河川、稻田、草原和山地,平時大群活動,只在繁殖季節成對。飛行迅速,兩翅拍擊很快。繁殖時期常上下飛翔,鳴聲嘹亮,十分悅耳。以蠕蟲和昆蟲為食,也吃禾本科、莎草科、蓼科等植物的種子和嫩芽。中國只有1個亞種,在北方繁殖。遷徙幾乎遍布全國。金眶鴴,棲息於沿海、小河的砂礫岸邊或河中的沙灘。單獨或三五成群在沙灘上行走,邊走邊叫,取食甲蟲、蝸牛等。中國有3個亞種,繁殖在東北、河北、山東,直至甘肅、四川、雲南。在長江以南地區越冬。蒙古沙鴴,生活在海邊沙灘上,有時也到湖畔或江岸。是中國常見的旅鳥。不結大群。兩翅強,飛行迅速,擊動較快,下降接近地面十分敏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