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馬來西亞的魅力,應在雨季。滿地水靈靈的綠,遍海濕漉漉的島,隱約的履痕,迷濛的帆影……這是還在上海的我,用對江南雨的思維模式而習慣的聯想異鄉的情景。
當我登上馬來半島,方知那雨與想像的不大一樣。 同樣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會綻出不同水花的。
馬來的雨並不是那種纏綿的江南雨。它似乎並不飄灑溫柔,但卻不煩人,噼噼啪啪打過來,鋪天蓋地掃過去,爽爽快快,乾脆利落。
此時還是雨季,可不知為何卻少雨。烈日下的叢林看上去呈現焦慮的枯色。於是,睡時夢雨,醒時求雨,一個“盼”字將旅途拉的好長。終於,在不抱希望的時候雨卻把希望澆成了果實。在高腳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準何時來看不清怎么來的馬來雨令遊客過了幾把癮。
在高腳屋,那雨是給你“聽”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撐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高腳屋之所以在東南亞流行,就因為它有不會被雨水浸著的好處。屋頂多蓋鐵皮鋅板,那雨點敲在上面,極富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味。雨驟時,沿鐵皮凹槽瀉下的水簾聲響從四壁迫來,金戈鐵馬聲盈屋;雨稀時,偶有大雨點擊在鐵皮上,碎碎的細樂聲中有了重音節。高腳屋往往掩在綠陰叢中,那雨打在寬寬的芭蕉葉上,聲音變得很圓潤,和那屋頂上的聲響構成剛柔兩個聲部,交響成曲。據說有錢的馬來人要么遷居城裡,要么蓋起高樓瓦屋,舒適是肯定的,但這聽雨的享受也沒有了。
高腳屋的雨聲,是平民的音樂。
在街道上,那雨是讓你“淋”的。馬來西亞的城鎮,街道兩邊大多是騎樓,是給行人遮陽或避雨的。這裡四季如夏,遮陽是必須的,但擋雨未必需要,燠(yù) 熱時分沖沖涼是何等的快意。路上行人幾乎未有見帶雨傘的。旱季雨是奢侈品;雨季當然要盡情享受一下的。
馬來的雨很勁。在檳城街頭,突來的驟雨如幕,望過去似是風也吹不破的。路上水不及排走,雨點上去濺出碩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並不痛,滑滑的淌到地里去了。雨不涼,可暑氣不再有 ,心裡溫溫的有了點春的感覺。馬來西亞的車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車幾乎都能見到,這裡的車價與其他物價相比似乎不貴,因此私車並不稀罕。車在雨中竄來竄去,很霸氣的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來。駕車乘車的人在空調里沒有暑苦,當然也體會不了那雨的清涼,現代文明有時離大自然是遠了些的。
在海上,那雨是讓你“觀”的。素有“海洋公園”之譽的馬來西亞,其美景離不開海的襯托。海是馬來雨的源泉和舞台,那裡的雨景格外壯觀。密密的雨千針萬線似的,欲將海與天縫在一起。即使烈日當空,雨依舊會揚揚灑灑,將海和天攪成鹹濕的一團。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體會雨的律動,快艇箭似的飛,那雨被拉成斜斜的線條。遠處的島時隱時現,像是五線譜中的“蝌蚪”,雨中濤聲里變成了可視的音符。細雨適宜湖泊,驟雨才適合海洋。想起有首歌的名字叫“用馬來西亞的方式愛你”,不知歌詞如何,但可以想像那韻味會是馬來雨的方式:海天一體,波瀾壯闊;爽快透徹,驚心動魄。
雨拉開的幕,是風景,也是風情。
馬來西亞的魅力,在雨季。
作者介紹
胡繩梁,1956年出生,系《勞動報》編委、上海作家,他在主編《品位周刊》、《文華》之餘,愛好筆耕,時有佳作問世,並在中國新聞獎報刊副刊作品評選中多次獲獎,被選入《中文自修》、《中學語文擴展閱讀》教輔選本。1973年起在上海市內航局工作。1986年調《勞動報》,任報社編委。主要作品有《孤獨的文化人》、《詩樣生活》、《理解是一種奢望》、《馬來的雨》(被編入《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六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第24課》)、《嵊泗的礁》、《永遠的羽西》、《故鄉是個童年夢》等。編有《上海生活指南》、《上海之最》、《合家歡》、《給生命加點咖啡》等。他寫的《馬來的雨》從聽覺、觸覺和視覺三個角度,描寫了三場雨,以聽雨、淋雨和觀雨,表達了三種不同的感受。《馬來的雨》曾經被刊登在《世界博覽》2002年第11期。《馬來的雨》也上過《上海作家散文百篇》文匯出版社2002年版。全文賞析
從聽覺、觸覺、視覺三個角度描繪了高腳屋、街上和海上的馬來雨,生動形象地刻畫出馬來雨爽爽快快、乾脆利落的特點,展現了馬來西亞特有的魅力和風情。 認真閱讀完這篇散文之後,我感到有這樣幾個詞語應值得注意:魅力、享受、韻味、風情。反覆咀嚼這四個詞語,文章的主要內容及主旨也漸漸清晰起來。 魅力,是一種能吸引人的力量。 “馬來西亞的魅力,應在雨季。”文章開篇便直接切入主題,被譽為世界上最迷人的地方之一的馬來西亞,它吸引人之處就在雨季,原因何在?作者在文章的第二節,以慣有的江南雨的思維模式聯想馬來雨,以江南雨的纏綿、細柔對比爽爽快快、乾脆利落的馬來雨,這難道就是馬來西亞的魅力所在?非也,“同樣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會綻出不同水花的”,中國北方的雨也很乾脆利落,有著北方式的爽快、豪邁,但是卻不能代表馬來西亞的雨。因為這雨落在馬來西亞,“敲”在高腳屋上,“淋”在街道上,“灑”在大海上,是一種韻味,給人以享受。 高腳屋,馬來西亞的民居,屋頂上的鐵皮鋅板,恰似一副琴鍵,雨點敲在上面,錯落有致,清脆悅耳,如作者所言“大珠小珠落玉盤”。更何況作者以其妙筆將雨聲刻畫地栩栩如生,如在耳畔,這聽雨的享受,只有在馬來的高腳屋才有。 街道上,悶熱的東南亞氣候,淋一場很“勁”的雨,該是多么的暢快!儘管這雨堅強有力,驟雨如幕,可打在身上並不痛,滑滑的,珠圓玉潤、溫溫的、清涼極了,況且還能欣賞到那雨的舞蹈,剛柔並濟,這是何等的享受! 在海上觀雨,因為海是馬來雨的源泉和舞台。無論是揚揚灑灑如千針萬線的雨,還是被拉成斜斜線條的律動的雨,那都是馬來雨的韻味:海天一體,波瀾壯闊;爽快透徹、驚心動魄。為什麼選擇上述三個場景來寫雨呢?因為這三個場景極具馬來特色,落在這三個場景的雨才那么有魅力,有韻味,聽之,淋之,觀之,才是一種享受。
同時,作者從多角度、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繪馬來的雨,對讀者也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吸引。因為這雨季的馬來極具風情,不僅是它的氣候特徵,更是它的韻味所在。 因此,作者在文末極其肯定地再次讚嘆:“馬來西亞的魅力,在雨季。”
重要詞句
“大珠落玉盤”,"金戈鐵馬聲盈屋"詩句表達效果的作用:這些詩句,一方面生動形象地寫出出了雨水聲音的清脆和急迫,另一方面也是文章具有更豐富的內涵。作者為什麼說“高腳屋的雨聲,是平民的音樂”:沒有高腳屋和屋頂上的鐵皮鋅板,遮雨的享受也就沒了。
第六段“那雨敲在上面”和“偶有大雨點擊在鐵皮上”,句中的動詞“敲”和“擊”都表示滴下來,能否交換:“敲”照應字照應下文“韻味”二字,寫出雨點有節奏;“擊”對應“大雨點”,顯示出雨點落下來時力量大。
分段
理解第一段:開篇簡潔明快,直接入題。
第二段:作者想像中的馬來雨的特點。
第三、四段:總寫馬來雨的特點
第五段:期盼之情,蓄勢待發。
第六、七段:高腳屋的雨密、有韻味、急、剛柔相濟、如同交響樂。
修辭手法:5處比喻、1處引用。
情感:喜愛
第八、九段:在街道淋雨清涼、強勁、急、奢侈。
修辭手法:1處比喻、1處擬人。
情感:盡情享受。
第十段:在海上觀雨壯觀、海天一體、波瀾壯闊、爽快透徹、驚心動魄、細密、快。
修辭手法:4處比喻、2處擬人。
情感:認為爽快透徹、驚心動魄。
語言特點
1、大量使用對句,段落排比句。2、巧用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