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佐[原青海省副省長]

馬佐[原青海省副省長]
馬佐[原青海省副省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佐(1884~1966),字輔臣,別稱馬礦務,回族,臨夏市城關堡子村人。祖居臨夏縣漠尼溝大莊,祖輩務農,家境富裕。

基本信息

創業經商

馬佐(1884~1966),字輔臣,別稱馬礦務,回族,馬麒外甥。臨夏市城關堡子村人。祖居臨夏縣漠尼溝大莊。20歲後投奔舅父馬麒部下當兵。民國元年,馬麒任西寧鎮總兵,次年又兼代青海蒙番宣慰使,委任馬佐為礦務馬隊管帶(相當於營長)。管理馬雞雪山、星宿海等地金礦,兼營茶卡(天峻縣南)鹽池的生產。民國13年任命馬佐為騎兵第九旅一團團長,赴山西省大同、陽高、天鎖一帶,與奉系合作,參加第二次直奉戰爭。民國18年馬麒任青海省主席,委任馬佐為青海省榷運局局長。掌握青海鹽務大權。

民國25年,馬步芳代理青海省主席,馬佐被免職。民國26年,馬佐用積累的雄厚資本,專心致力於商業,他派人販運青鹽,經營皮毛,運銷藥材,開辦林場,先後在蘭州設"和源鹽棧",西寧設"德義恆商號",臨夏設"和源號"商店,蘭州設"振業公木廠"等。並派經紀人常駐青海、武威、蘭州、包頭、天津等地,還派人去西藏,入印度做生意,成了西北有名的民族企業家。

馬佐驟富,引起表弟馬步芳的疑忌,多次設計硬阻,迫使馬佐停辦青海業務,返回故里,隨即在臨夏市西川堡子村置買田產,大興莊院,全家遷居堡子村。馬佐定居臨夏後,目睹地方經濟凋敝,百姓貧困的慘景,決心出錢為百姓辦些好事,民國29年,臨夏遭旱災,糧價飛漲,馬佐從循化運來豌豆150石(每石合市斤800斤),磨成麵粉,原價出售,每人限購25斤,解決了災民困難。

民國34年曾在堡子村試辦糖廠、黃油加工廠、養蜂場。同年在華寺街購買20多畝地皮,修了"二十八家院",每院三面瓦房各安排3戶特困戶,近百戶人家低租居住,解決了無房貧民的困難。民國36年在堡子村興辦"民生火柴廠",生產"飛馬牌"火柴。民國37年馬佐出資2.7萬多銀元,從河南聘請建橋技師衛朝宗,在大夏河建成一座長27米、寬6米的5墩4孔平板大橋,解決了臨夏城鄉行路過河難。

馬佐還在南關街、上二社、周家壩購得大片地皮,開闢兩條街道,建成200多間鋪面,三座大商棧,租賃給商戶經營,人稱"新市場"。並在兩街之間的南門河上,修建了飛檐走廊,丹青彩繪的木橋一座,人稱"華橋"。

民國38年春,馬佐一人投資20萬元(法幣),動員族人親朋集資40多萬元(法幣),在枹罕鄉街子村籌建水力發電站。1950年從上海購回發電機設備,西北工業部派沈景吾工程師作技術指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一座占地28416平方米,裝機容量為150千瓦的發電廠,取名"民生水電廠"。1951年9月19日建成發電,市內首次用電燈照明。

曾於民國25年在城關鄉堡子村出資興建私立"德永國小"(即今永紅國小)一所,捐助法幣120萬元,長期支付學校一切開支至解放。還積極資助臨夏中學設立高中部、私立興華中學等學校教育,受到甘肅省政府表揚。

解放新生

1949年8月,臨夏臨近解放,馬佐攜眷去青海。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青海到達化隆時,同青海各界人士到化隆咱巴地方歡迎解放軍,受到王震司令員的熱情接見,鼓勵馬佐為和平解放青海、新疆出力,並委派馬佐到樂都、互助、大同、湟源各地宣傳黨的政策,對和平解放青海發揮作用。

解放軍進軍新疆時,各界人士組成和平代表團,馬佐任團長,冒著危險奔波在新疆奇台一帶,宣傳黨的政策,並按王震指示,給駐紮在新疆烏魯木齊附近老滿城的族侄騎五軍軍長馬呈祥,以長輩身份寫信勸其認清形勢,曉以利害。雖未能奏效,但馬佐風塵僕僕,不辭辛勞的工作值得稱道。

1949年12月2日,馬佐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委員,先後任青海省工商部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在此期間,他與黃正清、朱俠父等多次深入甘肅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宣傳民族政策,開展統戰工作。1953年,復任青海省副省長。

1966年12月病逝於青海西寧市,終年8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