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香溪鄉國小地臨嘉陵江畔,劍、元、蒼三縣交界處,前臨嘉陵江,後靠傲盤觀,地勢開闊。遠望山巒疊嶂,雲霧環繞,是教書育人的好地方。
歷史
該校始於私塾。民國中期私塾合併,時稱保國學校,學生多來當時的昭、廣、蒼、劍四縣的富裕家庭的子弟,但校無定居,借民房辦學而多次遷移。解放初期,學校落居香溪大寺廟。一九五二年,黨中央號召“全民學文化”貧困家庭子女入學,班額大增,先後從射洪,三台、劍閣等地增援師資,成立香溪國小,隸屬虎跳鄉國小代管,設教導主任。六四年破“四舊”,香溪寺大廟被拆除,學生分散到五村,仍借民居教學,隨後建立了五所村小。六五年,借香溪養豬場(薛家岩)集中辦高小,學校升格為完小。七O年發展為國中“戴帽”學校,正式成立為香溪鄉國小校。 七O年,香溪鄉政府決定遷修香溪鄉國小,選址在香溪寺西南側的沙石嘴。但此地土地貧瘠,寸草不生,唯一的優勢是附近有充足的山泉水。當時,師生建校情緒高昂,開山撬石,半年平整了五畝餘地的校壩,同時,鄉政府組織工匠,燒磚制瓦,籌集木料,經過一年緊張而又艱苦的工作,落成了兩棟建築面積為448平方米,磚木結構的簡易平房,但僅夠國中班級使用。在此後的三十餘年中,歷屆領導、師生髮揚艱苦創業精神,充分利用課間之餘,先後搬走幾條山樑,填平幾條深溝,將梯形校園改造、擴充為80餘畝的平坦校園,並逐步修建了教師住宿樓,教學大樓和其它配套用房,建築總面積達5500餘平方米。現師資力量齊備,在崗教師18人,90%的教師具有大專文化,並在教育實踐中寫出了大量的教學論文,先後有百餘篇在各級刊物上公開發表。開設七個教學班,學生共250餘人。“六室“齊備(音樂室、美術室、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少先隊活動室),近年又建成了計算機室,安裝了遠程教育網,多媒體教室即將落成,擁有資產近三百萬元。生活區、工作區、運動區三區分離,可設13個教學班,能容納600多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校園美化是該校的一大靚點,高大挺拔的青松翠柏將校園緊緊環抱,名貴花木在校園內鱗次櫛比,蔻艷開放,為師生提供了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