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布局
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主體建築分為三層,屬於錯層結構,總建築面積2124多平方米,展線長度214米。館體的正立面按原石岐鎮總商會舊址原貌重建,外部風格採用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具有濃厚的歷史氛圍和 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孫文西路步行街南洋風格建築群落相和諧,自落成後即成為孫文西路步行街的旅遊亮點。
一層主要展示中山商脈即中山從農業經濟向商業經濟的轉變。分為生活環境和原始商業、早期中外貿易樞紐、現代工商業興起和商業風俗文化4個部分,其中商業風俗文化主要通過多媒體來展示。設有舊石岐模型以及當鋪、藥店、布匹店、茶莊、缸瓦店和碼頭五個場景。
二層主要展示先進的近代商業思想和中國早期現代化中的香山籍買辦。分為鄭觀應的商業思想與實踐、孫中山的商業思想與實踐、四大百貨公司的經營方式與商業思想、富於地域特徵的香山買辦群體、香山買辦的經濟與生活狀況 五個部分。設有鄭家大屋(鄭觀應澳門故居)、買辦“居室”、上海輪船招商局三個場景。
三層主要展示中國現代百貨業的先驅――四大百貨公司,分別為先施公司、永安公司、新新公司、大新公司。系統地介紹了四大百貨公司創立、經營、發展過程等內容。設有二三十年代上海四大百貨公司建築模型以及先施鞋部、永安果欄、新新屋頂花園和大新電梯四個場景。展館在各層均設有多媒體查詢系統和互動系統,觀眾可以通過多媒體系統查詢與中山商業文化相關的資料,也可以通過展廳設定的等離子顯示屏觀看有關中山商業文化的視頻。為豐富展覽內容,在二層還設有一個活動展廳,會不定期舉辦一些專題展覽。
館藏文物
博物館展廳陳列包括各種實物400多件/套,主要以中山商業歷史文化發展為主線,同時重點介紹在中國近代商貿歷史上成就突出的中山人。主要展示清末民國時期中山的商貿發展狀況和富有特色的商業文化、孫中山和鄭觀應的商業思想、中國早期現代化中的香山籍買辦以及四大百貨公司的創立等,整個展廳通過圖像、模型、聲音、文字、復原場景以及互動問答等手段,將中山商業歷史和傳統文化比較系統地展示出來,以再現當時的商業風貌和中山商人的創業艱辛,同時為中山商業歷史文化的展示、研究、交流提供了一個平台。
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大力支持,通過接受社會捐贈、徵集、購買等多種合法途徑拓寬藏品獲得渠道,截止2007年底,藏品數量為1097件/套,目前整個展覽共展出各種實物400多件/套,其中開平礦務局的股票、粵漢鐵路股票、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圖、容閎創辦的《彚報》、永安公司創辦的《永安月刊》的創刊號以及永安公司創始人早年在澳大利亞創業時的“永安果欄”招牌等都是比較珍貴且富於代表性的實物。
地域優勢
全國首家商業博物館為什麼會出現在中山?
中山古稱香山,地處珠江口西岸,是古代始於廣州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據史料記載,從宋代開始,中山就是商品的集散地。明末清初,中山商業日漸繁榮。葡萄牙人占領澳門後,因地理位置的特殊,香山逐漸成為中外貿易、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從此,中山商貿迅速發展,曾成為區域商貿中心,當年孫文西路步行街就出現了商業店鋪“十八間”,紙料、布匹、陶瓷、海味、雜貨、中藥、燈飾等各類經營應有盡有,被譽為“小香港”、“小澳門”。時至今日,這條步行街仍是中山最有特色的商圈所在。
同時,中山歷史悠久的商業氛圍也孕育出了眾多商業名人,對中國近代商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影響深遠。如鄭觀應的“商戰思想”、孫中山的“以農為經,以商為緯”的重商理念至今仍然影響著中國商業活動;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貨公司都是從中山走出去進而影響全國的。據統計,1830年至1900年70餘年間,上海、香港、廣州、天津、漢口、九江各商埠四家英國洋行的買辦中,中山人占了九成。也正因此,中山人才萌生了建立這樣一座商業文化博物館的想法並很快付諸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