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義

首義

首義,指首先起義。見《藝文類聚》卷十三引 南朝 宋 顏延之《武帝謚議》:“首馳風,一鼓靜亂。”

詞語解釋

1. 揭示要旨。

漢 王充 《論衡·正說》:“夫《春秋》之有年也,猶《尚書》之有章。章以首義,年以紀事。”

2. 率先舉義。

孫中山 《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 武漢首義,十數行省,先後獨立。” 章裕昆 《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序》:“ 武昌首義這一段歷史,卻被 蔣介石 反動集團蓄意地抹煞了,以致知者甚少。”

概述

首義為武漢市武昌區地名,取自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 1911年(辛亥年)爆發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孫中山1894年11月於檀香山創立興中會,次年初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並開始開展反清武裝鬥爭。隨後華興會、光復會、科學補習所等革命團體相繼建立。新興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利用書刊大力宣傳愛國和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潮廣泛傳播。

1905年8月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公舉孫中山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革命綱領。同盟會以《民報》為機關報,積極進行革命宣傳,就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實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革封建土地制度等問題與改良派展開論戰,劃清革命與改良的思想界線,民主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與此同時,革命黨人積極聯絡海外愛國華僑,運動國內會黨和新軍,在中國西南發動多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都失敗了,卻促進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黃花崗起義失敗不久,湘、鄂、川、粵四省掀起保路風潮,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線。10月10日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在同盟會的影響和推動下,發動武昌起義,成立湖北軍政府。全國各地相繼回響,不到兩個月,全國有十四省宣布獨立,清朝統治土崩瓦解。12月29日南京十七省代表會議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並於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策法令,成立臨時參議院,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從此結束了清朝二百六十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清朝的覆滅,標誌著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和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終結。但是,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充分發動廣大人民民眾,在帝國主義的干涉和封建主義的壓力下,1912年4月孫中山被迫解職,袁世凱竊奪革命果實,臨時政府北遷,辛亥革命失敗。辛亥革命自始至終是在孫的領導下進行的。孫認為“中國之革命,發軔於甲午以後,盛於庚子,而成於辛亥,卒顛覆君政”。指出辛亥革命有兩大功績:一是推翻清朝的殘暴統治,二是推翻數千年來的君主專制,“使民主政治於以開始”。同時指出辛亥革命沒有成功:“自辛亥革命以後,以迄於今,中國之情況不但無進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勢。軍閥之專橫,列強之侵蝕,日益加厲,令中國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獄。”

武昌首義遺蹟

1)紅樓。位於蛇山南麓閱馬場北端。武昌首義後,為鄂軍都督府(湖北軍政府)辦公地。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黃興拜將台遺址。位於閱馬場中軸線南端。1911年11月3日,湖北軍政府在此用木料搭台舉行拜將儀式,黎元洪向黃興授戰時總司令印、旗和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孫中山銅像。矗立於湖北軍政府舊址門前,著名雕塑藝術家江小鶼設計塑造,1931年建成。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4)孫中山紀念碑。1928年由辛亥首義同仁建於蛇山南麓(長江大橋武昌橋頭)。1983年成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遷移至現首義公園內。

(5)起義門。原名中和門,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門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門,位於首義南路南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武昌蛇山,是辛亥首義部隊攻打清湖廣總督署的重要炮兵陣地。

首義十八景

1911年,辛亥革命第一槍在武昌打響,武昌由此名揚海內外。辛亥首義為武昌留下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其中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是辛亥首義武昌十八景,辛亥百年紀念之際,武昌區政府新建、修復了部分辛亥首義景觀,並推出了辛亥武昌首義十八景旅遊主題線路。

“首義十八景”主要包括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孫中山銅像、起義門、楚望台、首義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台等遺址遺蹟以及新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館、楚望台遺址公園、辛亥百年紀念碑林等旅遊景區(點)。

2012年,首義文化旅遊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