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後趙五年(323)三月,後趙境內渤海郡(今河北南皮北)饒安(河北鹽山西南)、東光(今縣東)、安陵(今地東)三縣發生大火,燒毀七千餘家,死者一萬五千人,損失慘重。據《晉書》卷27記載,東晉元帝永昌二年(323年)“三月,戊寅朔,改元。饒安、東光、安陵三縣災,燒七千餘家,死者萬五千人。”這年也是後趙五年,饒安(今鹽山西南)、東光(今縣東)、安陵(今景縣)三縣同屬後趙境內的渤海郡(今南皮縣北),是河北平原的相鄰三縣,居然同時發生大火,損失慘重。燒毀七千餘家,死一萬五千人,真是駭人聽聞的災禍。到底什麼原因呢?春天干旱風大?是有壞人故意放火破壞?還是因為改元不吉利?要知道那時候人口並不密集,一萬五千人是一個天文數字,平均每縣燒死五千人(甚至今天都是個大數,1970年代東光縣城也只不過兩萬多人)。
【注】安陵縣現已不存,今有安陵鎮。安陵以京杭大運河為界,現分為東安陵和西安陵,東安陵屬吳橋縣,西安陵屬景縣。安陵縣,漢置,晉改置東安陵縣,隋併入東光。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東光以宣府鎮復置安陵縣,故城在今吳橋縣西北25里衛河東,屬觀州(治弓高,在今景縣東北40里)。貞觀十七年(643年)廢觀州,安陵縣屬德州(故治在今山東陵縣)。永徽二年(651年)移縣治至白社橋(今景縣安陵),在今景縣東17里衛河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