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窯
正文
一種外形呈圓拱頂的間歇式半倒焰陶瓷燒成窯。它的雛形最早出現於中國戰國時代,以柴為燃料,唐代以後以煤為燃料。這種窯多分布在中國北方各省,尤以河北邯鄲附近為多。結構 由於煤燃燒時火焰短、煤層阻力大,因此饅頭窯窯身較短(見圖),護柵面積及其降落深度大。一般窯的有效面積約11m2,燃燒室呈半圓形,約3.5m2,窯門封後留一爐口,用於投柴或煤。火焰先由燃燒室升向窯頂,然後倒回窯底,通過後牆下面的吸菸口,經煙囪排出,屬半倒焰式。 特點 ①結構簡單,煙囪不高,易於建築,基建投資少。②灰坑深而大,在包覆耐火泥的木棒上蓋陶瓦架成爐柵,減少了大塊結渣。③煤的燃燒阻力大,靠煙囪抽力維持燃燒,難以控制還原焰。抽力過大時,窯內溫度和氣氛易波動,影響產品質量。④北方寒冷期長,為了保溫,須加厚窯壁,不利於瓷坯的快燒速冷。⑤一般說來,窯內溫差較大。⑥勞動強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