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閣體[書體名]

館閣體[書體名]
館閣體[書體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館閣體,是指因科舉制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型,以烏黑、方正、光沼、等大為特點。 明代稱“台閣體”,清代改稱“館閣體”。明永樂時,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度,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成祖朱棣賞識,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紙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爭相仿效,遂成標準書體。

基本信息

簡介

館閣體,又稱台閣體,是指因科舉制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型,早在宋代即已出現,是一種方正、光潔、烏黑而大小齊平的官場用書體,以明清兩代為盛。

明永樂時之翰林院侍講學士沈度,其書法風格秀潤華美,正雅圓融,深受成祖朱棣賞識,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紙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爭相仿效,遂成標準書體。

至清康熙時,聖祖酷愛董其昌書法;至乾隆時,高宗又推崇趙孟頫書法,因此趙、董書體身價大增,主流書體尊奉趙、董為典範,而二人書法又皆以規整、圓融為特點,使館閣體風格更趨圓潤秀美。

清代科舉考試,比明代更重館閣體,要求烏、方、光、大。一方面可體現出氣象博大、筆勢恢弘之美,而另一方面,亦難避千篇一律、陳陳相因之弊。當時士人,館閣體僅為安身立命之入門功夫,書法則是畢生追求,故書法在館閣體基礎上不斷融入自身特色,是傳統士人之慣法通則。

清洪亮吉《江北詩話》一書記載:“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沈括《夢溪筆談》亦云:“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也。”

館閣體 館閣體

館閣體講究黑、密、方、緊, 雖方正光潔但拘謹刻板,是明、清科舉取士書體僵化的產物。在科舉試場 上,使用這種書體會令作品加分不少,後來由於用此種書體太多遂成必學書體。

它強調楷書的共性,即規範、美觀、整潔、大方,並不強調如今所謂的個性。

典故

明太宗尤重度書,李紹《皇朝世說新語》載:“太宗徵善書者試而官之,最喜雲間二沈學士,尤重度書,每稱曰:我朝王羲之。” 官至侍講學士。與其弟粲名重一時,並稱“二沈先生”、“大國小士”。

清洪亮吉《北江詩話》:“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乾隆中葉後,四庫館開,而其風益盛。

然此體唐、宋已有之:段成式《酉陽雜俎.詭習》內載有官楷手書。沈括《筆談》云:三館楷書不可不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矣。

竊以為比種楷法在書手則可,士大夫亦從而效之,何耶?” 所謂“台閣”,本指尚書,引伸為官府之代稱。

清周星蓮《臨池管見》:“自帖括之習成,字法遂別為一體,土龍木偶,毫無意趣”,故“台閣體”是書法品評時的一個貶詞。

發展歷程

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

至永樂、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和文淵閣,寫了大量的制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號稱“博大昌明之體”,即“台閣體”。

士子為求乾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拘謹,缺乏生氣,使書法失去了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

台閣體書法,對於有才華的書法家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束縛,是對書法抒發情性本質的悖反。明初書法的繁榮,以及台閣體的風行,是由於統治者大力干預的結果。

當這種干預日漸削弱時,書法的發展局勢便發生了變化——進入了明代中期的階段。

到了成化、弘治時期,台閣書法已漸漸走向窮途末路,變得僵硬刻板,毫無生命力;書法家們也認識到台閣體的危害,轉而師法晉唐,以暢情適意、抒發個人情感為目的的書風重又開始抬頭,並逐漸成為明中後期的主流。

這一時期的書法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成化、弘治時期台閣體漸次消弭、過渡、轉變的階段,以李東陽、沈周、吳寬為代表;正德、嘉靖時期以吳門書法為主體的真正代表明代中期書法的又一書法昌盛時期。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寵等人為代表。

書體特點

故宮、頤和園裡能看到的字跡,多數都是館閣體,只是被破壞得不成樣子了。至於清人寫的小楷,基本都屬於館閣體一類,但也不盡然。

如清末狀元劉春霖的小楷,則更偏重唐人小楷的風格,但受時代的局限,也仍有館閣體的風貌。在田蘊章看來,一味地貶斥或褒揚館閣體都有偏激之嫌。

館閣體作為官方使用的一種書體,強調共性,強調規範,本是無可厚非的,以批評館閣體缺乏個性為由而藉機兜售今人醜怪的書風,顯然暴露了不健康的心理;而從欣賞美的角度出發,缺乏個性的東西也是不完美的。

從書法的大前提看,她必須具備共性和個性的雙重美,因此單從欣賞美的角度看,館閣體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弊病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因此常常流於俗。館閣體是以歐、趙兩種風格漸漸演變而形成的,因為歐與趙實在是太強大了,歷代統治者都視此為正宗,遂成學書必經之路。又是為了規範,而削減了歐、趙的個性。今天看到報刊上的楷體字,也屬於官方使用的書體,很近似館閣體。

(圖冊參考資料來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