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出版信息
副標題: After Party
作者: 邇多
出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2-9
頁數: 282
定價: 29.80元
裝幀: 平裝
作者簡介
邇多,80後,出生於雲南,文學碩士,跨媒介創作人。常年混跡於影視行業、時尚雜誌、藝術機構。其文字明白有趣,充滿意境與想像力。現居北京。
內容簡介
如果生活是個陷阱,你跳,我也跳。
用明白有趣的文字,真誠回應每一個年輕自由的靈魂。
曲終人散還是意猶未盡?我們還有餘興派對。
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都市新散文 ,張元導演傾力作序,諸多作家、媒體人聯袂推薦 。精選了邇多2008年以來的八十餘篇散文作品,關於城市,關於愛人,關於風景,關於冥想的瞬間。
城市生活就像一場派對,在日復一日侵襲而來的乏味喧囂背後,邇多邀請你用感悟力來聆聽內心,照亮年輕一代都市人的情感與成長。邇多的文字提供了新的視角,不是冷漠的審視,也不是刻意的讚頌,而是一種老朋友般的慰藉。所以不少讀者才一直追尋著他的文字脈絡。愛人,風景,或者是命運,在這樣的文字里,我們沒有錯過太多。
全書分為“城市・捉迷藏之苦”、“高原・南方以南”、“別人・順毛撫摸”和“自己・我和每一個我”四個章節,以對生活、命運的思考為主線串聯,故事和文章節奏疏朗,充滿韻律。城市生活因這樣的文字而更有意境。
媒體評論
他細膩、幽默、冷靜地描述著自己的點滴,記錄著自己豐富的思想,生命中每一顆孤獨的心臟。
――張元(導演)傾情作序《年親的老朋友》
跟書名一樣,作者的城市沒有駐留在光鮮的主場,而是隱蔽凌亂的After Party:保潔工、煎餅師傅、城市詩人……包括自己,可誰知道呢,比較於冠冕堂皇的主場,這些瑣碎的人生才呈現出這個城市真正的秉性和質地,從而構成歷史。
――王鋒(《智族GQ》編輯總監)
邇多的文字少見那種張牙舞爪的自戀以及年輕人偶有的攻擊性,他平和、優雅、節制,充滿對人和事的悲傷與理解。
――阿乙(作家)
大概我與真正的邇多之間,僅僅隔著這本書的第一頁。翻開它就像重新認識他,那個與他相似卻更為嚴肅、敏銳、細膩的他,一個生活在文字中的人。這個時代的城市生活由第一頁開始延展,向我散發出它獨有的香氣――這是邇多的文字,或者無妄,卻有力量。
―― 葉三(作家)
書籍目錄
序・ 年輕的老朋友
寫在前面・餘興派對
---------城市・捉迷藏之苦---------
搬家者說
幽靈煎餅攤
城市詩人的故鄉
小菊兒胡同
27站
廢紙堆
毛延壽穿衣記
鏡子那邊的日常生活
貓空間
我們的墳墓在貳樓
親愛的,多喝水
肉身煉丹記
最傷胖子的那句話
憂傷發芽
半個月亮
成全一盆洗手水
長得像個擁抱
上海手記
末日狂歡
萬物生長在床上
受氣狗
上路就老去的人
---------高原・南方以南---------
河流
不回南方
頭塘大樹
十五歲我不快樂
母親的一餐飯
退後,陪昆明過夜
島嶼紀事
愛人的森林
春天
�的毒害
北緯8度的海
稻田
看見
別人的城市
破立之夏
---------別人・順毛撫摸---------
親愛的公務員小姐
吞拳頭的人
禮貌先生
在蘇菲變老的晚上
曇花姐姐
越洋電話
Drama Queen 的美好生活
丁丁小姐
同謀
A 姐正傳
無酒而醉才是青春
灰色斑馬線
小瑞
你是誰的 Super Woman ?
遠處生活
理由
今夜降溫,宜飲酒
廉價的禪
臨時狗爸爸
入山一出空城計
80 後老頭性格論
---------自己・我和每一個我---------
明白和有趣
23樓
我們沒有在一起
晨起一支煙
如何
我已失去黑夜
夜東八區
假笑
喝最烈的酒,走最遠的路
逃跑
可能你也一樣
人人都在談論離開,卻沒人擅長告別
厭倦症
晨起刻薄
貼切
準時
那么沒意思
送行
很久
如果趕不上電影
給我一場雨
你看見的我
其實沒有故事
來日方長,還是一醉方休?
後記
序
如果我說:和邇多認識那會兒,他還是個孩子,會不會實際上我已經老了?
其實,我們曾相處很長時間。起初相識,是電影《看上去很美》準備在國內上映那年,他在讀研,因朋友介紹,來幫我工作。
黝黑、乾淨、帥氣,一點點嬰兒肥,跟你說話總掛著天真、靦腆的笑。我們一起朝夕相處了三年。
我是個夜貓子,到晚上經常找朋友天南海北地聊天、喝頓大酒才願意回家睡覺,所以在不拍片子的時候,都是到了午後才去工作。邇多那會兒還住高碑店的傳媒大學附近,每天要坐捷運、轉巴士,再步行五分鐘才能上班。我自知自己是個散漫的人,又從事相對自由的行業,對別人更是不會有任何過分的要求,但他居然從沒遲到過。記得起初有一次,邇多曾私下跟我說:導演,少喝點。可慢慢地,我突然在某一天發現,他居然也紅著雙眼出現在我面前,抱怨著前夜或許遭遇了假酒⋯⋯當然,那會兒他已畢業,把家搬到了離我不遠的鬧市。
直到完成電影《達達》,他說要去一家新辦的時尚雜誌工作,結束我們之間的工作關係。不幸的是:我之後就沒再遇到比他好的助手;幸運的是,我多了一個貼心的朋友。這個朋友可以不常見面,但在你任何一個重要的時刻,他都如往常一樣,這個年輕的老朋友會出現在你身邊。
前些天,接到他的來電,說要來家裡坐坐。掛上電話,想想,又是好久沒有見到他了,上一次還是幾月前的夜裡,他獨自散步回家,在街口同他偶遇……
我自己在家做了幾個小菜,等這位年輕老友的到來。一進門,他手裡拎著一瓶包裝精美的日本清酒,依然天真又靦腆地笑著,只是嬰兒肥全部消失,臉上稜角分明了許多,多了幾分俊朗。幾杯下 肚,他紅著臉,從包里拿出列印的書稿問我,可不可以給他的新書作序。我借著酒精,爽快地答應。等他走後,酒勁兒過去,我開始為這篇序感到一絲絲緊張。要組織怎樣的語言,才可以準確又生動地向大家推薦這個令我驕傲的青年作者?
我開始進入《餘興派對》,熟悉、又很陌生、小心翼翼地穿行,在那些我不曾知道,他也不曾對我講述的個人私密中:他回憶著“十五歲我不快樂”、他記錄著自家樓下那家“幽靈煎餅攤”⋯⋯結果,我無法躲避地泛起了對他的心疼。迴蕩著他那句:“送他們遠去吧,曾經的每一個我”。想像他的確是在每一次搬家,每一次決定更換一種新工作之後,成為一個新的他。
他細膩、幽默、冷靜地描述著自己的點滴,記錄著自己豐富的思想,生命中每一顆孤獨的心臟。他奔跑著,不停追逐理想,可又把愛永遠留在生長的故鄉,留給他平凡偉大的母親。在《在蘇菲變老的晚上》文中,“採訪蘇菲・瑪索。”是他文章的第一句。接著他寫到看到的蘇菲和他自己印象中蘇菲的差別而引起的對歲月流逝的感嘆,然後他想到自己的母親,想到她也曾美麗,只是自己無法回到母親青春的那個年代去見證她的美⋯⋯我知道他寫完最後一個字,臉上一定掛滿微笑和淚水;我仿佛又在辦公室里聽到這個孝順的男孩講著我聽不懂的雲南話,與他媽媽溫柔地聊著電話。
記得多年前我們一起在武漢拍攝電影,常常工作到深夜。有一天因為大雨,大家都得以休息。我被當地朋友拉出去喝醉到深夜,自己搖晃著回酒店。遠遠地,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是邇多。他插著兜,經過濕漉漉的老巷,背影孤零零的。酒醉的我當時沒有招呼他,因為不願意打攪他。但那一個片段,竟然成為每一次想到這位年輕的朋友的畫面。在《餘興派對》即將面世之際,我可否好奇問一下:邇多,那天的你,是正去往派對的途中,還是走在離開派對的路上?
也就是在那天他離開我家的時候,我得知他準備年底去國外進修一段時間。他又一次選擇搬家,選擇去一個更陌生的都市,選擇跟現在的自己道別。對我來說很突然,但對他來說,也許為了這個決定已經考慮了太久。我給他最真誠的祝福,可其實內心對他又非常不捨,嘮叨著要等他學成回國再一起做番事業。他同我一起暢想未來。
當再一次看著他插著兜獨自離開的背影,請允許我借用他的文字中的一句來對他說:當我們不再說來日方長,即可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