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二十年前,大部分的專家認為男生女生的不同來自父母,老師和朋友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同.這二十年來,排山倒海的研究資料讓我們看到這個差異的顯著性和重要性.性別差異的確是存在的,它是大腦生物基礎上的不同,這對孩子的教養與教育非常重要.在本書中,心理學家薩克斯醫生帶領著父母走過許多性別差異的迷思,他解釋孩子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如何學習,如何反應.他從紀律,學習,冒險性,攻擊性, 性和毒品等諸多主題切入,讓我們看到男生和女生在遊戲上不同,在學習上不同,他們衝突的型態不同,辨識方位的策略不同,看外界的方式不同,連聽力敏感度都不同.
薩克斯醫生是單性教育的主要領導者,他所提出許多男女分班上課好處的例子,非常有說服力.不同於許多教育家和教養專家都認為性別差異應該被忽略或被抹滅, 他主張父母應超越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父母,老師應該要認識並且善用男女天生大腦的差異,建立自信心,發展自我的潛能.茲摘錄發人省思的觀點如下:
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不同,教養方式當然應該不同.
21世紀是生物科技的世紀,腦與心智的關係是21世紀研究的主流.基因工程的進步已經改變我們對生命的定義及對生存的看法.
背景知識就像是一個篩網,網越細密,新知識越不會流失;又像一個架構,有了架子,新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往哪兒放,一個新概念誕生;背景知識所建構的基模會主動去搜尋有用的資訊,並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父母應以身作則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教育應從家庭開始.
談到紀律的重要性-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受教的,一個不能受教的孩子,他的前途便有限了.
男女有別,其來有自,男女在各種能力上的差別是先天大腦設定的.
男女的差別,並非只是教養,文化的差異,是因大腦的設定不同,使父母對待她們的方式不同.
男生的腦組織比較屬於區塊性,女性比較分散性.
性別差異由基因決定並非透過荷爾蒙的媒介作用,男性大腦有許多蛋白質由Y染色體製造,女性蛋白質由女性的X染色體製造.
少女比少男聽力佳,老師在男女合班或男女分班應有不同的教學策略.
男性巨細胞多於小細胞,訊息活動最適宜偵測位置,方向與速度,最後傳達於腦部後頂皮質;女性小細胞多於巨細胞,訊息活動最適宜偵測顏色與質地,最後傳達於腦部下聶皮質.
男生畫動詞,女生畫名詞;男生傾向用黑,灰,銀,藍色畫動作,是巨細胞擅長項目.女生用紅,橙,黃,鮮艷色系畫物體,是小細胞擅長項目.
在問路之問題上,腦細胞的運動男孩用海馬回,女孩用大腦皮質,而大腦皮質是演化而來.
在處理情緒的問題上,腦細胞的運動少男在杏仁核,少女在大腦皮質.
男女性別大腦差異大於不同年齡大腦的差異.
性別本身(男性或女性)比性偏好,同性戀或非同性戀更根本.
對女性來說,性行為的重要目的是達到親密的關係,達到性愉悅最重要的條件是有相互承諾的親密關係.
對於冒險男生系統化高估其能力,女生多半低估.
男生比女生愛冒險的一個原因是冒險本身可以帶給她們快樂的感覺.
男生面對危險行動,比較容易把他的受傷歸因於運氣不好,而不會認為是自己的技術不好或沒有遠見;比較不會告訴父母他受了傷,意外發生時多半有別的男孩在場.
若你有很多探索新情境的經驗,面對恐懼並克服它,那麼下次碰到完全陌生的環境時,您也趕面對,解決問題.
減低孩子受傷機會有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記住冒險移位 第二個原則:有人監督比沒人監督 第三個原則:建立您的權威-只要做您應該做的事,並限制孩子的行動規範.
對很多男生來說,有攻擊性的運動同時也是長久友誼的基礎;對女性而言,攻擊
性並不會建立友誼,反而摧毀友誼.
男性的友誼是基於同樣的興趣或活動,女性的友誼是「在一起」-花時間聊天,逛街,一起去做某件事.
男生的友誼是肩並肩,一群男生一起做一件大家感興趣的事;女生的友誼是面對面兩,三個姓坐在一起聊天.
作者介紹
利奧納德 薩克斯(Leonard Sax, M.D., Ph.D.)是醫生也是心理學家,為國家單性公立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ingle-Sex Public Education)的創辦人.學術性相關研究發表在許多知名期刊上,包括《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行為神經科學》(Behavioral Neuroscience),《美國醫學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營養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以及《性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等等.他曾多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網(CNN),美國公共電視(PBS),福斯新聞(Fox News),美國之聲(Voice of America),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採訪,討論性別差異在孩子學習上的重要性.洪蘭教授是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和中央大學,目前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已翻譯三十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學習樂觀.樂觀學習》,《大腦的秘密檔案》,《腦內乾坤》,《改變》,《奈米獵殺》,《恐懼之邦》,《語言本能》,《教養的迷思》和《愛與生存》等,並著有《講理就好》等六本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國小作推廣閱讀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