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治病那些事

養生治病那些事

《養生治病那些事》養生部分從春節寫起,一直寫到了四季養生;關於飲酒的話題和上火的話題源自我的博士論文和科研課題,寫出來也算是科研的實用化;然後用濃墨重彩講述了中醫的產生、怎樣看待中醫療效、陰陽五行學說和五臟、脈診原理,希望大家對中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裡面也夾雜著養生治病的小竅門;因為我從事心血管專業,所以最後專門用三章的篇幅講了關於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的知識,在後記中談了我對中醫學發展的觀點。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養生治病那些事》旨在對自己的養生保健有所裨益,對中醫學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我的心愿就算達到了。

作者簡介

魏陵博,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現任青島海慈醫療集團幹部保健科副主任,山東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省首屆“健康大使”,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員,山東省中醫藥學會心臟病專業委員會委員,青島市藥膳研究會副秘書長,廣播電視台養生保健欄目特約嘉賓。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參編著作10餘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過年的章法
春節序幕——“臘八小年”/2
臘八粥/2
臘八蒜/3
臘月二十三吃糖瓜/3
以飴糖為主藥的名方——小建中湯/4
春節大戲——“三十初一”/4
大年三十吃餃子/4
大年三十蒸年糕/5
除夕夜飲屠蘇酒/5
貼春聯/6
守歲/6
初一拜年、不動掃帚、給孩子壓歲錢/6
春節是親情的盛宴/7
調理情志的四七湯/8
通治六郁的越鞠丸/9
正月初五迎財神/9
初五大掃除/9
初五吃餃子/l0
初五迎財神/l0
第二章 節後調養談睡眠
好睡眠養精神/12
囊螢映雪/12
鑿壁偷光/12
黃梁一睡夢/l3
酣睡的秘密/l4
人類睡眠通晝夜/l4
心靜神安睡方足/l5
陽氣入陰人安臥/l5
營氣/15
衛氣/15
酣睡的訣竅/l6
睡眠姿勢有秘訣/l6
臥具選擇安樂窩/l7
“睡眠十忌”要掌握/l8
睡前禁忌/18
睡中禁忌/18
醒後禁忌/18
失眠防治方法/19
睡前足浴/19
三線放鬆睡眠法/l9
食療促睡眠/l9
中醫安神治失眠/20
中醫安神法之一:重鎮安神/20
重鎮安神藥——硃砂/21
硃砂安神丸/21
治療驚悸失眠的方子——磁朱丸/22
重鎮安神、補益心腎的散劑——枕中丹/22
重鎮安神藥——珍珠、琥珀粉/22
中醫安神方法之二:滋養安神/23
養肝血清熱的酸棗仁湯/23
通過清心火治失眠的黃連阿膠湯/23
補養氣血的歸脾湯/24
中醫安神方法之三:祛邪安神/24
……
第三章 鶯鶯燕燕春春
第四章 為考試支幾招
第五章 夏日荷花別樣紅
第六章 長夏之際健脾土
第七章 天涼好個秋
第八章 中秋月圓人團圓
第九章 陽潛陰毒話寒冬
第十章 “治未病"要靠保養“精氣神”
第十一章 怎知是健康
第十二章 上火傷人氣
第十三章 論胖瘦
第十四章 飲酒的學問
第十五章 從頭細說中醫
第十六章 分離“醫”、“道”的張仲景
第十七章 好醫憑好藥,好藥要地道
第十八章 中醫看人治病
第十九章 陰陽先生與中醫學
第二十章 五行學說俗論
第二十一章 祭祭五臟廟
第二十二章 看老夫手段如何——脈診
第二十三章 重視高血壓
第二十四章 中醫防治冠心病
第二十五章 充分降脂,最大獲益
後記——中醫學術發展之管見

後記

關於中醫學術的發展問題,一直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命題。主張繼承的一派和主張發展的一派數次“掐架”,主張傳統的郎中和主張現代的醫生幾度交鋒,最後在中醫“陰陽平衡”的理論下達成共識,叫“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繼承”。這倒是亘古不變的真理,關鍵是如何落實,筆者不揣固陋,浮白載筆,我姑妄言之,君姑妄聽之。
中醫學術研究防止“復古”,警惕“西化”
經過多年來以西醫的生理、病理、藥理為基礎的中醫學術研究的實踐,中醫藥學在許多根本性的問題上沒有根本的突破,例如陰陽在人體的實質是什麼,經絡的本質是什麼,虛實寒熱相對應的病理生理機制為何,有的研究未窺門徑,有的研究初露端倪,有的研究眾說紛紜。因此,有人認為這種研究方法已是山窮水盡了,引發了一種要完全回歸古代傳統中醫的思潮,好像中醫非得扮成青衣小帽、僧襪雲鞋的才解氣。這樣下去中醫早晚會變成廟裡的菩薩,外披金身,內藏草莽,畢竟古代的科學知識還是比較落後的,認為完全依靠“經史子集”的國學能解決中醫的所有問題是幼稚的。有人認為要用培養“純中醫”的方法來解決中醫的出路問題,恐怕也是事與願違,因為今天複製的再好的古董也屬於贗品,用這種思路研究中醫是一種“關起門來做皇帝”的做法,只能出一些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的腐儒,其成果難以得到國際醫學界的認可。
中國歷史上,當文化開放、融合之時國家就強盛,例如雄漢盛唐時代;思想禁錮之時國勢也衰,宋朝“程朱理學”倒也興盛,而社稷被金人的狼牙棒打得滿目瘡痍,滿清訓詁考據之學也達巔峰,但江山被洋人的堅船利炮打得千瘡百孔。彼時莫說中醫,連中國都差點沒了,因此20世紀20年代,許多知識分子將亡國之恨遷怒於中醫,可真是冤枉得很,“君在城頭樹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其中的緣故恐怕還要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層面去尋找。
今天我們面臨的是第三次科技浪潮,世界科技日新月異,中醫如果不能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終究會變成故紙堆而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
中醫學術研究應走實驗的道路
古代限於條件,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觀察,並有“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的說法,其實眼見未必全是實。例如:我們看到的是太陽從東邊升起,向西方落下,以為是太陽繞著地球轉,但是我們現在知道事實正相反,這說明單靠觀察而沒有嚴密的科學研究容易出現假象。現代醫學的基礎是建立在動物實驗上的,畢竟動物實驗的可控性、可操作性是無與倫比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混雜因素,對揭示病理機制能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而現今流行的“循證醫學”大規模臨床試驗方法只是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的,而且所研究的治療方法都是在動物身上都驗證了的,在動物身上觀察不到的效應卻說對人體有效是難以置信的,當然,有的方法對動物有效,但是對人體卻無效,所以臨床試驗也是必須的。有的學者認為中醫有臨床療效即可,不需要進行現代意義上的研究,這是自我安慰的想法,因為即使是安慰劑也是有療效的,因此,對那些經過動物實驗證明有效的中醫療法也要用循證醫學的方法進行驗證。
在這方面已經有中醫藥研究的傑作,例如“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CCSPS)”結果的公布,使中藥的調脂作用在整個醫學界普遍得到認可。我們還應該坦然接受科學實驗的結果,要用真實的數據說話,而不是“駢四驪六”地文過飾非。記得魯迅說過:倘說“肚子餓了應該爭食吃”,則即使這人是秦檜,我贊成他,倘說“應該打嘴巴”,那就是岳飛,也必須反對。如果諸葛亮出來說明,道是“吃食不過要發生溫熱,現在打起嘴巴來,因為摩擦,也有溫熱發生,所以等於吃飯”,則我們必須撕掉他假科學的面子。我們應該學習魯迅的這種精神,畢竟再美麗的謊言也抵不過難聽的實話。
發展中醫學術要培養“通儒”
所謂通儒就是學貫中西之學的大儒,研究中醫學的領軍人物非通儒不可,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和目光如炬的眼光。我所謂學貫中西是指一個人對中醫和西醫均有精深造詣,是指一個人既懷有中醫的理論體系,又負有西醫的理論體系,而兩者絕不糅雜,用中醫時是中醫的理法,用西醫時則是西醫的思維,絕非見炎症必用清火,以溫補必提高免疫的俗流之輩。
培養“通儒”還要從研究生階段做起,中醫學習西醫的大有人在,我詢問了許多實習同學,許多人都想考個西醫的碩士、博士,到畢業時也改換門庭,拿五年中醫正規的本科教育做了進身之階,許多人對此憂心忡忡,希望採取一些壁壘阻止人才外流,這恐怕要挨後生囡妹們的板磚了。我倒不以為忤,學什麼專業畢竟是以就業、市場為導向的,有朝一日中醫事業興隆了,這些人都可以回來,我希望他們是“潛伏”下來研究中醫,在解決了生計問題後能夠套用中醫為人民解除病痛,最好不要做“造反無罪,反戈一擊有功”的事情。
現在重要的是如何做好其他學科人才研究中醫的工作,20世紀50年代“西學中”的專家為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怎樣再吸引其他學科的人才來研究中醫呢?依靠行政命令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只有讓其他學科的人才覺得學習中醫有前途,懂得中醫技術能夠得到社會的尊重,他們才能俯下身子去研究、探索中醫,不同學科之間的火花碰撞可能導致新知識的出現,有助於打破現存的思維定勢,這也許就是“汝果要學詩,功夫在詩外”吧。現在“西學中”做得好的是廣東省的中醫院,許多西醫自覺自動地拜名老中醫為師,真心真意地學習中醫,而不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這是因為當地的中醫搞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吧。每個人都應該向對方學習,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關鍵在於千慮,雖愚也有所獲。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中醫、西醫都是大夫,應該有血濃於水的感情,我感於此,塗鴉對聯一副。上聯“手心是肉手背是肉莫分彼此”.下聯“你也看病我也看病不論中西”,橫批“中西結合”。中醫學術的宣傳要“走正路",莫“走偏鋒”
廣大患者的信任是中醫學術發展的根本動力,學科的宣傳推廣對本學科的發展至關重要,學術宣傳也是一種民眾路線,民眾發展起來了,他們會參與中醫的發展,會為中醫的發展提供支持。但是中醫的學術宣傳不要“忽悠”化,要科普化,不要為公司說話,要為公眾說話,不要走偏鋒,要走正路,宣揚喝綠豆湯治百病.數數治病,看相診病等都違背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只是吸引人眼球的噱頭。賺錢的手段而已,到最後變成了“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欲回頭”,恐怕最後是難以回頭了。
科學需要有出色的科普工作者廣而告之予大眾,科學只有被民眾掌握才能成為力量。社會需要大量的在科學與文學之間架橋樑的醫學家,美國有一位免疫學家叫劉易斯·托馬斯,他因撰寫隨筆博得了更大的聲譽,例如他為公眾解釋炎症損害時說:炎症是機體自身引發的疾病……因此炎症是一種生物學事故,如同在一個大橋上,許多消防車、救護車、警車、拖車等車輛相撞引起的車禍。他對炎症的解說多么的通俗、深刻!中醫不乏燦爛文星,只要將中醫實事求是地、通俗易懂地、很貼切地告訴大家就行了,千萬不要故弄玄虛,弄得雲深不知處似的。
以上是我對中醫學術發展的管窺之見,古訓《增廣賢文》有“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的話,我的觀點未必入得方家法眼,如有違拗,權當“賈雨村言’’吧。毛主席青年時期給長沙第一師範附小禮堂題了一幅對聯叫作“世界是我們的,做事要大家來”,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作為一名中醫工作者,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請大家品評指正,對中醫的發展還是有益處的。

序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也有了閒情逸緻關注起了自己的言行舉止,於是有許多養生保健的書籍應運而生,有點“亂花漸欲迷人眼”了,因此,也引動我想“自在嬌鶯恰恰啼”。我想寫一本談中醫、談養生、談治病的科普書籍,它不是單純告訴人們吃五穀防百病,也不是重在宣揚治病的秘方奇術,而是想告訴人們中醫關於養生治病的理念,應是一本講中醫的科普書。
想把中醫的一些問題科普化從而讓大家理解是個不易的事兒,例如,陰陽五行是怎么回事兒?中醫和道家的關係如何?把脈有無道理?春夏養陰還是養陽?上火是什麼原因等等。我學習套用中醫二十年了,怎樣把這些問題輕鬆明白地告訴大家是個首要的命題,不能總是講“中醫理論認為,春天肝木當令,故而春當養肝”。無疑,“春季養肝”是正確的,但是不能以一句“中醫理論認為”而帶過,要想辦法找出背後的原因。我學習中醫的時候覺得很是枯燥,如果我寫的科普書也味同嚼蠟,誰有心思讀一位無名氏之作呢?尤其在當今“微博化”的時代,沒有人耐著性子去感受140個字以外的信息。
所以如何去寫一直困擾著我,畢竟自己手中無生花之筆,胸中乏錦繡之心。偶讀南懷瑾先生之《論語別裁》,他書中說,台灣的大學生蔑稱教政治課的老師為“三四教授”,意思是“三民主義、四書五經”的說教聽來不爽,可是,南老給學生講了幾次課卻大受歡迎。我讀了南老一些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書,並無晦澀難懂之感,反而覺得妙趣橫生,這給我很大啟發。南老能將《論語》、《大學》等難懂的經典介紹給人們,我也可以將中醫介紹給大家,所以,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採取了以講故事來闡述醫理的方法,當然,我的學養難及南老之萬一。這些故事的作用除了託事言理之外,最大的作用是調味兒,可以使您讀得不累。許多故事、詩詞我在閒時讀過或聽過,在我腦海里如雪泥鴻爪,未必精確,此時就藉助網際網路一查。大家不妨抱著聽京劇封箱戲《十八扯》的態度玩味,如蘇軾的詩:“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寫這本書還有一個動力,就是每周在青島廣播電台有一檔《博士大講堂》節目,由我給市民講述中醫養生治病的話題,每周都要交兩千字的講稿,自2010年起至今兩年多了,頗受聽眾的歡迎。只好“才非乾寶,雅愛搜神,聞則命筆,遂以成編”,共積累了20餘萬字。我將章次重排,添加綱目,遂成《養生治病那些事》一書。本書養生部分從春節寫起,一直寫到了四季養生;關於飲酒的話題和上火的話題源自我的博士論文和科研課題,寫出來也算是科研的實用化;然後用濃墨重彩講述了中醫的產生、怎樣看待中醫療效、陰陽五行學說和五臟、脈診原理,希望大家對中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裡面也夾雜著養生治病的小竅門;因為我從事心血管專業,所以最後專門用三章的篇幅講了關於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的知識,在後記中談了我對中醫學發展的觀點。
如果大家讀了此書後,對自己的養生保健有所裨益,對中醫學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我的心愿就算達到了。限於作者本身並未受過文史方面的專門教育,文中難免有些錯誤,貽笑大方,所以懇請方家批評指正。
魏陵博
2012年4月1 4日於青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