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原文
登眺台千尺,論心酒一尊①。
逐浪同浮梗,隨風欲斷魂③。
榮枯何足嘆,此日幸歸根④。
注釋
①台:指雨花台。千尺:非確數,極言雨花台之高。論心:猶言談心。
②青霜:霜。樹杪:樹梢。丹葉:紅葉,指枯萎變紅的楓葉。
③浮梗:浮於水面的植物莖枝。常以喻飄泊不定的人生。
④榮枯:本謂草木的盛衰,比喻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或生活中的順利和挫折。此日句:謂幸虧現在我皈依了佛門,找到了歸宿。歸根系落葉歸根,有了歸宿的意思。
詩詞鑑賞
雨花台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郊。古稱石子崗、聚寶山。據崗阜最高處可以俯瞰城區。相傳南朝梁武帝時,有雲光法師講經於此,天花墜落如雨,故名。產雨花石甚有名。現闢為烈士陵園,為南京市近郊重要旅遊景點。妙慧與友人在雨花台聚飲,看見落葉紛飛,心有所感,乃作此詩。妙慧曾經滄海,人生經歷與常人不同,觀察事物與體驗情感的角度自然與人有異。站在高高的雨花台上,能望見繁華熱鬧的南京城區,能望見滔滔東流的揚子長江。正是深秋,楓葉飄蕩。她不想知道熱鬧的市廛人們在忙些什麼,只擔心自己是否會像長江巨浪中的浮梗,像雨花高台上的落葉,隨水隨風,無主飄流。她慶幸自己能及時醒悟,皈依佛門,找到了自己的歸宿。詩寫得很深沉,很委婉,很有感情。
作者簡介
妙慧,清朝初年江南金陵女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l660年前後在世。俗姓張,名如玉,字楚嶼,江寧(今江蘇省江寧縣)人。初隸樂籍,為秦淮名妓。品題花月,指點溪山,為名流士子所企慕。然鄙薄紈絝子弟,厭倦脂粉生活,乃從棲霞法師出家受戒。熟精文選唐詩,善書法,小楷八分書雅秀可觀,亦能畫。詩有清氣,惜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