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恨

抱恨含冤。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宋代秦觀 《李訓論》:“惟其不用二臣,而委之 訓 與 鄭注 ,是以事敗謀泄,害及忠良蹀血觀闕之前,不勝飲恨而已。” 袁鷹 《飛》:“無數愛國者一腔熱血,盡付東流,半世奔波,終身飲恨。”該詞常形容滿腔情緒沒得到發泄,心中的目標未能達到並感到極度氣憤憋悶的狀態。

基本信息

詞義: 抱恨含冤。
出處:南朝 梁 江淹恨賦》“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

引申義

役夫敢申恨。――唐·杜甫《兵車行
恨貫肌骨。――唐·李朝威《柳敬亭傳》
亡國之恨。――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又如:恨命(恨恨地;拚命);恨恨(氣 忿的樣子);恨窮髮極(憤恨到極點而發怒);恨五罵六(投骰子時的叫罵聲);恨如頭醋(比喻非常可惡,令人恨得切齒)
遺憾;後悔
臣死不恨矣!――《史記·蕭相國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怨而受罪。――《漢書·王嘉傳》
公子恨之復返。――
苦於不能——表示急切地盼望做成某事(多用於實際做不到的事)
恨恨那可論。(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恨恨,憤恨到極點
令人感到遺憾的事
恨到了骨頭裡去。形容恨到了極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