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胃底靜脈曲張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統疾病中常見的併發症,其中肝硬變失代償導致的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尤為棘手,嚴重時常危及生命,因此,準確的診斷和對治療療效的判斷至關重要。近年來,國內外套用硬化劑、組織粘合劑(如hismacry1)、皮圈套扎等在緊急內鏡下止血取得了顯著療效。

簡介

食道胃底靜脈曲張是肝硬化引起的門靜脈高壓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肝硬化病人中有40%出現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而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病人中約有50%~60%並發大出血,其突出特點為出血量較大、來勢迅猛、病情兇險、病死率高達40%以上,如不及時治療,患者可因急性大出血發生休克而導致嚴重後果。

產生原因

人的各個器官都是心臟輸出的動脈血來供給營養,經器官後變成靜脈血,經靜脈傳送回到心臟,再經過肺進行氧氣交換變成動脈血。但是消化道不同,其靜脈回流的血要集中後形成門靜脈,門靜脈血還要進到肝臟進行一次濾過後進入肝靜脈,最後才回到心臟。如肝臟發生病變,肝結構發生改變,則可以使門靜脈血進入肝臟受阻,門靜脈的壓力升高,這就是所謂的門脈高壓症。在腹腔及腹腔鄰近的一些組織或器官的靜脈回流是直接進入下腔靜脈回到心臟,這些靜脈與胃腸的一些靜脈之間的靜脈存在交通支(即兩者之間有血管相通)。這些交通支包括:食管與胃底靜脈之間,直腸與肛門之間,胃腸道與後腹膜及腎之間等。當門脈高壓時,上述交通支廣泛開放和增加,原來已經閉塞的臍靜脈也開放並通過腹壁靜脈回流等。由於交通支的開放和增生,血流增加,使食管下段及胃底的靜脈曲張。

後果

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常常引起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即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EGVB)。胃底食管靜脈破裂出血時,病人可以嘔出鮮血或暗紅色血液,同時排黑糞。出血量大時可引起昏厥,甚至生命危險。

EGVB的預防

EGVB的預防主要以降低門靜脈壓力為主,常用方法為:  1.藥物治療: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硝酸酯類如消心痛,鈣離子拮抗劑,利尿劑,血管收縮藥物等;  2.內鏡治療:胃鏡下套扎或硬化劑注射治療;  3.手術治療:脾切斷流術、脾動脈栓賽、肝內分流(TIPPS)或門腔分流。  其他預防方法為:飲食上忌食堅硬食物,應以軟食為主,適當輸注新鮮冰凍血漿、血小板、維生素K1以改善凝血。對於準備行肝移植的病人多主張採用非手術方法來控制出血,在治療方法選擇上應儘量避免給將要進行的肝移植手術帶來不良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