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業

食用菌業

狹義是指食用菌採集、培育、種植業,廣義上包括以食用菌為生產對象的食用菌種植業、食用菌精加工業、食用菌流通貿易等系列產業。中國食用菌產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當今世界性商業化栽培的十餘種食用菌,絕大多數都起源於中國。由於食用菌產業在我國歷史悠久,我國在其基礎研究和套用技術研究方面都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和革新,在某些領域一直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簡介

食用菌業,狹義是指食用菌採集、培育、種植業,廣義上包括以食用菌為生產對象的食用菌種植業、食用菌精加工業、食用菌流通貿易等系列產業。

我國的農業分三大領域:植物——種植業、動物——養殖業和菌物——食用菌栽培業。近年來在大農業理論中,種植業稱為“綠色農業”,海水養殖業稱為“藍色農業”,而食用菌則屬於“白色農業”。

食用菌業行業概述

中國領土遼闊,地形複雜,氣候多樣,是菌類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著豐富的食用菌資源。

中國食用菌產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紀。當今世界性商業化栽培的十餘種食用菌,絕大多數都起源於中國。由於食用菌產業在我國歷史悠久,我國在其基礎研究和套用技術研究方面都有許多重大的發現和革新,在某些領域一直居於國際領先水平。中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有其鮮明的特色,我國的食用菌產業屬於低成本產業,注重發揮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成為許多開發中國家借鑑的成功典範,為世界食用菌產業的繁榮做出了有益貢獻。

(一)、食用菌產業是朝陽產業

自改革開放以來,食用菌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特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已成為我國廣大農村和農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成為中國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也是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地位,是種植業中最具活力的經濟作物之一。目前我國從事食用菌菌種、種植、收購、加工、運輸和貿易的相關人員已達三千萬,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種類不斷增多,年產量持續增長。隨著食用菌技術的套用普及,市場需求與農業結構調整的政策環境,中國食用菌行業已步入快速成長期的穩定發展階段。

(二)、食用菌產業現已成為中國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食用菌產業現已成為中國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是種植業中僅次於糧、棉、油、果、菜的第六大類產品。中國農作物秸桿年積累量約3.7億噸,林副產品產量上億噸。豐富的農林廢料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勞動力資源豐富。食用菌產業已成為中國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據統計,2009年全國食用菌產量達到1800萬t,占全球產量的70%,總產值在全國種植業中僅次於糧、棉、油、果、菜,居第六位,占全球總產值的70%以上,產值800個億,出口創匯15億美元,綜合產值達1600個億(含餐飲及深加工),安置和轉移農村富裕勞動力、礦區失地農民、林區轉產工人3000萬人。食用菌生產是我國農林經濟中具有較強活力的新興產業,也成為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食用菌產業在發展我國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開發新的食品和藥品資源,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由於具備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現已成為世界上第一食用菌生產大國 。目前,中國食用菌年出口量占亞洲出口總量的80%,占全球貿易的40%。

(三)、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食用菌大國

食用菌產業是種植業中僅次於糧、棉、油、果、菜的第六大類產品。我國食用菌的平菇、香菇、雙孢菇、黑木耳、金針菇、猴頭菇、草菇等品種產量為世界之首。除產量外,食用菌的栽培種類也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國已知食用菌近950種,進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約有六十餘種,例如雙孢菇、香菇、金針菇、平菇、鳳尾菇、秀珍菇、滑菇、竹蓀、毛木耳、黑木耳、銀耳、草菇、銀絲草菇、猴頭菌、姬松茸、杏鮑菇、白靈菇、灰樹花、皺環球蓋菇、長根菇、雞腿蘑、真姬菇等。除人工栽培食用菌外,我國還大力發展了以靈芝、冬蟲夏草、茯苓等為代表的藥用菌產業和以松茸、牛肝菌、塊菌、羊肚菌等為代表的野生食用菌產業。僅松茸一項,2003年出口創匯就達5,000多萬美元 。

食用菌業發展趨勢

食用菌業 食用菌業

近年來,中國食用菌產業在增加產量的同時,更加注重提高質量、保證安全,食用菌生產開始從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產品結構上,發展優勢產品,開發珍稀品種;在生產技術上,向機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提高勞動效率和產品質量;在生產經營上,堅持走精深加工的道路,開發保健食品,提高綜合效益;在產品流通上,發展專業批發市場,在大中城市建立配送中心和連鎖店,使小包裝鮮菇直接進入超市櫃檯。在食用菌消費上,努力宣傳食用菌文化,食用菌產品已作為健康、時尚食品擺上家庭餐桌;在對外出口貿易上,加強對外宣傳,擴大國際交流合作,拓寬出口渠道,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中國食用菌產品正穩步走向世界。

國際上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最早始於1947年荷蘭的Bels菇廠,開了草腐菌工廠化生產的先河,進而推廣到歐美國家。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首創了瓶袋栽木腐菌工業化生產模式,繼而傳播到了韓國和我國台灣 。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綜合現代生物技術、農業技術、環境控制技術、工業技術、現代企業管理學和食用菌基礎科學等等現代科技,強勢結合形成的工廠化、標準化現代農業生產體系。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本身涉及許多領域的知識,如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栽培學、氣象學,以及製冷、淨化、機械、建築、保溫、保鮮、包裝等方面技術。

1、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含義

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含義目前提法很多。根據我們的時間認為,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是在按照菇類生長需要設計的封閉式廠房中,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下利用溫控、濕控、風控、光控設備創造人工環境,利用工業化機械設備自動化(半自動化)操作,採取標準化工藝流程高效率生產;通過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組織員工有序生產;在單位空間內,立體化、規模化、周年化栽培達到產品的安全綠色(有機)標準的優質食用菌,並通過包裝、加工,品牌銷售到國內外市場。其目的是提高周年複種指數,提高設施和設備的使用效率,提高資金周轉使用率,在短時間內獲得可觀經濟效益的一種新型的、集現代農業企業化管理的栽培方法。簡單地說就是在廠房中封閉式、設施化、機械化、標準化、有序化、規模化、周年生產食用菌。

食用菌業 食用菌業

2、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要素

目前,食用菌工廠化的定義概念有多種概括,實際是對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區別於傳統農戶手工作坊式生產的標誌性要素概括的概括問題,只是概括的側重不同。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標誌性要素主要有:

(1)、有封閉的工廠廠房;

(2)、有機械化生產裝備;

(3)、有環境控制設施化;

(4)、有規範化、標準化生產工藝;

(5)、有現代企業組織與管理方式;

(6)、有固定產量和規模;

(7)、是全年候周年生產;

(8)、有產品質量標準和行銷品牌。

3、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特點

由工廠化生產的本質、要素決定,食用菌工廠化生產與傳統農戶手工作坊式生產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1)、周年化、生產穩定:生長環境由控制系統自動調節,能達到全年連續生產不分正反季節,天天生產,全年銷售,改變了靠天吃飯的局面;

(2)、規模化、產量大:日產、年產量相對穩定,一般都在幾噸、十幾噸或幾十噸;

(3)、機械化、效率高:工廠化生產過程大多實現機械化、半機械化,相對手工操作要節約大量的勞動力。

(4)、立體化、單產高:工廠化生產空間利用高於普通大棚空間利用2—4倍,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

(5)、標準化、質量好:標準化生產工藝為食用菌創造了適宜的生長條件,其質量較自然環境條件下要好得多,且達到食品安全標準(無公害、綠色或有機);

(6)、管理先進、有序生產:通過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組織員工培訓上崗,分工協作,有序生產,生產管理可以通過相關的資質認證;

(7)、產品包裝加工,品牌銷售:優質產品通過適宜的加工包裝銷往國內外高端市場,有註冊的品牌商標。

工廠化的層級檔次

食用菌業 食用菌業

根據食用菌生產階段、環節的不同,即菌種菌包(培養基)生產、出菇、產品加工生產三大環節,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可以分段實施,也可以綜合實施,進而又可分為食用菌標準化菌種菌包廠、菇廠、菇加工廠,一般以其最後產品為該廠定性、定名。有的菌界同仁不認為菌種菌包廠是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範疇,因其沒有最後出菇。實際上,作為標準化菌種菌包廠,是否在菇廠里出菇與否並不重要,而其在溫控良好的養菌室中養菌,再根據季節生產不同溫型的的菌包,供應農戶或者菇場出菇,這應該是食用菌工廠化的一種形式,至少是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的初級形式。

食用菌工廠化、現代化、自動化程度,隨著現代科技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不斷套用,會不斷提高,工廠化生產在食用菌總產、栽培種類中占有的份額也會不斷加大。國外已開發國家高度自動化、數位化、智慧型化的大型菇場固然先進。我國食用菌生產處於小農生產向工業化生產的轉型期,我國食用菌生產主體生產方式十分複雜,既有千家萬戶手工作坊式生產,又有半工廠化化生產場,又有自動化現代菇廠,菇廠規模從小到大相差懸殊。食用菌工廠化研究和推廣,我國尚處於初始階段,必定有一個逐步借鑑創新、消化吸收、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步都躍進為標準化菇廠。而大力發展標準化菌種菌包廠,以我國現階段食用菌產業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應當得到行業的接受接納、認可支持。

分析目前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層次的特點是:多元並存,個性化發展。首先是開發主體多元化。既有大中院校、科研院所又有企事業單位,既有國家研究機構又有民間科研組織,既有國內投入又有外資企業投入;已開發國家的食用菌生產工廠化,投資和運行成本昂貴,自動化水平高,特點是大、洋、貴,且品種單一。很難適合中國的國情。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食用菌生產機械,使之適於中國的投資者、適應中國的多品種,特別重要。其次是適應品種的多元化。目前世界各國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品種較單一,歐美是雙孢菇,日、韓是金針菇、秀珍菇,我國有四十多個食用菌商品化栽培品種,每個品種又有多種模式,既有草生菌模式又有木生菌模式,既有床栽模式又有袋栽模式,既有室內栽培模式又有園田式栽培模式;三是生產規模和自動化程度的多樣化,在向工廠化發展轉型的初級階段,簡單生產廠和現代化工廠還將長期共存,互相影響,也會互為補充。在投資建設中,地域、歷史、習慣、市場、資金、成本等因素正確論證,確定合理的檔次、層次,切不可貪大求洋。

食用菌業 食用菌業

我國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將逐步重視自主創新,實現標準化,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食用菌工廠化的國家、行業和企業標準必須建立,開發單位應申辦國家專利,保護智慧財產權,食用菌生產企業法規要逐步健全,使食用菌朝著標準化方向發展。近年來食用菌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不斷出台,食用菌液體菌種培養器和全禾食用菌機械獲得國家專利20多項,並開始向國外註冊專利。沒有研發、沒有標準、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或研發資質和投入不夠、水平低下、服務能力不足的單位將從食用菌研發服務和推廣平台中難以立足和維繫。近年來,我國研製的許多先進工廠化設備不斷被世界各國引進。已開發國家要逐漸發展多品種栽培,一些已開發國家食用菌生產水平與我國相近,都需要中國小、精、廉的食用菌生產機械,目前我國液體菌種培養器及標準化菌包生產線已銷往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