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載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79年),由當時聖崖村被官府封為“聖人”的王宏治竭力傾心主持善修。乾隆年間進行過重修,共有大小廟殿二十多座石窟一處。該山奇峰險峻,風光優美,如飛雲懸掛古稱“飛雲山”。山間白花盛開、百草叢生、盛產烏蛇、金蠍百合、遠志、麻黃、甘草等二百多種名貴藥材,更有國家保護動物雪貂在此活動,泉水久旱不涸。
飛雲山廟群“文革”期間遭受破壞,在加八十年代山體自然滑落,使廟群嚴重受損,現殘存有:石窟一處、諸神殿、玉皇閣等廟殿,清代工筆至彩畫十餘幅,磚雕影壁一座,康熙八十年代鑄鐵鐘一口(約二百餘斤),乾隆八十、四十七年款石碑四通,一通為本縣鄉生書法名家折必宏行書書寫。用筆功力遒勁,自然流暢。另有一石鑿教盆,殘高:58厘米,盆徑:48.5厘米,雕刻二龍戲珠孩童蓮花八封圖案,刻工細膩,甚是精美。
每年農曆四月初一為飛雲山傳統廟會日,會期三天,各地朝聖者如雲,遂為一方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