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鬍子[春秋時期楚國相劍師]

風鬍子[春秋時期楚國相劍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風鬍子,亦稱“風湖子”、“風胡”、“風壺”。春秋時楚國人,相劍家,精於識劍﹑鑄劍。

基本信息

風鬍子論劍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楚王)令風鬍子之吳,見歐冶子、干將,使人作鐵劍。歐冶子、干將鑿茨山,泄其溪,取鐵英,作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畢成,風鬍子奏之楚王,楚王大悅。曰:‘何為龍淵、泰阿、工布?’風鬍子對曰:‘欲知龍淵,觀其狀,如登高山,如臨深淵;欲知泰阿,觀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從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絕’。晉、鄭王聞而求之,不得,興師圍楚之城,三年不解。倉谷粟索,庫無兵革,左右群臣賢士,莫能禁止。於是楚王聞之,引泰阿之劍,登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感,流血千里,猛獸歐瞻,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楚王於是大悅”。參見“歐冶子”、“干將”。

漢·趙曄撰《吳越春秋》

漢·趙曄撰《吳越春秋》:“楚昭王得吳王湛廬之劍,召風鬍子問曰:‘寡人得寶劍,不知其名。’風鬍子曰:‘此名湛廬之劍。’”

後人評說

晉葛洪《抱朴子·論仙》:“此所謂以分寸之瑕,棄盈尺之夜光;以蟻鼻之缺,損無價之淳鈞。非荊和之遠識,風胡之嘗真也。”

傳奇故事

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了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王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願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干將所言不虛。晉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於是晉王出兵伐楚,欲以索劍為名藉機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裡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大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吶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蹟出現了: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間飛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

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國中智者風鬍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風鬍子對道: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啊!

註:部分情節見於《越絕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