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1948年冬,解放戰爭進入新的階段, 國民黨政權已搖搖欲墜。除夕之夜,蔣介石宴請軍政要員,席間拋出玩弄 “和談”陰謀的《元旦文告》,引起 國民黨內部各派系之間的激烈爭吵, 蔣介石大為惱火。為戳穿蔣介石假和談、真備戰的陰謀,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爭取國內和平的八項條件,引起國民黨領導層一片混亂。蔣介石不得不在內外交困中宣布“下野”。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慫恿代總統李宗仁與中共以“隔江而治”為條件進行和談,企圖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此時,淮海、平津兩大戰役勝利結束,解放大軍進逼長江。而退居溪口的蔣介石卻繼續在幕後加緊部署長江防務,意欲保住蔣家王朝半壁江山。面對走向光明、統一,還是走向黑暗、分裂的兩種命運決戰的歷史關頭,毛澤東主席在中央五書記會上莊嚴聲明:“只要共產黨人死不絕,中華民族就一定要統一!”
1949年4月1日,國共和談在北平舉行。由於國民黨政府堅持“ 劃江而治”的和談方案,使談判破裂。4月20日,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強渡長江,摧毀了國民黨軍隊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國民黨代表團團 長張治中聞訊,即宣布代表團解散。周恩來懇請代表們留下一起共事,並使張治中一家人在北平團聚,避免了 “第二個張學良”的悲劇。
解放軍過江部隊乘勝前進,勢不可擋,一舉解放南京城,結束了國民黨的統治。中國的歷史揭開了嶄新的一頁。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導演 | 袁先韋林玉里坡 |
編劇 | 艾煊梁信 |
攝影 | 韋林玉 |
配樂 | 傅庚辰 |
美術設計 | 劉競生 |
造型設計 | 顏碧君李遵訓 許建新 張家懋 |
燈光 | 於澤 王全榮 邱必奎 |
所獲獎項
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
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化裝獎(顏碧君、李遵訓、許建新、張家懋)、最佳煙火獎(於澤、王全榮、邱必奎)
關於導演
袁先
袁先(1921—1984) 原名袁興先。黃縣(今龍口市)豆市村人。1938年入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9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兼故事片室副主任。集編、導、演於一身,曾創作過多部話劇、歌劇和多首歌曲。執導過《勐壠沙》《碧空雄師》《風雨下鐘山》等影片。影片《風雨下鐘山》,於1983年獲國務院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影片獎。
韋林玉
韋林玉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片室攝影師。生於1930年8月,河南沭陽人,1947年入伍參加了淮海、渡江等著名戰役。1952年畢業於西南藝術學院美術系,後入八一廠故事片室,先後參加了幾十部紀錄片、軍教片、故事片的攝影工作。他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粗獷豪放的藝術造型風格,他拍攝的代表作有《五朵金花》、《柯山紅日》、《東進序曲》、《農奴》、《苦菜花》、《椰林怒火》、《奸細》、《風雨下鐘山》(合作)、《望日蓮》等,其中《東進序曲》獲總政優秀片獎,《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並列入了電影學院攝影系教材,《風雨下鐘山》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解放軍文藝獎。他注意培養攝影人材,著有《故事片攝影師的藝術素質和技能》一書,在電影界受到好評。現為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關於主演
張克謠
張克謠,1927年生於天津,特型演員。1953年從西安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分配到西安市話劇院任演員。參加了話劇“雷雨”、“北京人”、“膽劍篇”、“蔡文姬”等60多出的演出。1976年,西安市話劇院排演話劇“萬水千山”,張克瑤擔任扮演毛澤東的任務,他高大的身軀,加之化妝師的精心裝飾,一個“偉人”形象出現在大家眼前,“像,十分的像”,大家都齊聲說到。這一次成功,奠定了張克瑤成為中國最早飾演“毛澤東”的特型演員。隨後,西安市話劇院又排演了話劇“西安事變”、“彭德懷”、“巍巍崑崙”等劇中的“毛澤東”均由張克瑤扮演。
王鐵成
王鐵成,原名王鐵城,北京市人,著名特型演員。王鐵成自小愛好文藝,喜歡京劇。1957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四年後畢業分配中央兒童藝術劇院當演員。由於身體有病,沒能長期從事舞台演出。但在此期間,他閱讀了大量文藝理論和表演理論書籍。 1976年,周恩來總理去世,懷著對總理的崇敬之情,王鐵成萌發了飾演總理的願望,他偷偷地在家裡試妝,蒐集有關周恩來的資料,尋找外形與總理的相似之處。1977年在中國話劇團排演的話劇《轉折》中飾演周恩來,這也是我國舞台上第一次出現周恩來的形象。1978年,應著名導演謝鐵驪邀請,在影片《大河奔流》中飾演周恩來,這是他首次在銀幕上塑造周總理形象,隨後,王鐵成在《報童》、《西安事變》、《李四光》等影視片中飾演周恩來,都獲得了成功,並於1979年獲文化部頒發的“青年優秀創作獎”。 1989年,著名導演丁蔭楠特邀王鐵成出演影片《周恩來》(上下)。在影片中,王鐵成深入到了周恩來豐富而廣闊的內心世界,細膩地刻畫了周恩來的高尚品質和感人的性格魅力。王鐵成是在銀幕飾演周恩來次數最多的特型演員,他的表演真切感人,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的偉人形象。因在影片《周恩來》(上下)中的出色表演,於1992年獲得了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和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