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量度

貸款風險度作為衡量貸款風險程度大小的一把客觀的“尺子”,可以套用於貸款審、貸、查全過程。它既可以用來決定一筆貸款貸與不貸,也可以用來檢查某一家銀行或某一個信貨員所管轄的全部貸款的質量高低,還可以用來檢查某一個借款企業、企業集團或行業貸款風險程度的大小。貸款風險度如果運用得當,既可以制約“以貸謀私”,提高貸款的決策水平,又能使信貸結構調整落到實處,也便於銀行內部對信貸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和獎懲。
貸款風險度的測算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中國銀行也只是在近幾年才開始實施貸款風險度管理。具體來說,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率先在國內實行貸款風險度管理,它們從1991年下半年開始試行以貸款風險度為核心的“貸款資產風險管理系統”。中國工商銀行1994年初制定下發了《中國工商銀行資產風險管理辦法》(試行),並在系統內試行,工商銀行資產風險管理也遵循了量化管理的原則,其所謂的貸款風險含量實際上就是貸款風險度。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在1994年8月8日印發了《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試點辦法》,決定首先在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和寧波市分行進行貸款風險管理試點,該辦法對貸款風險度的測算作了詳細規定。下面人們就以《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貸款風險管理試點辦法》的規定為主,說明貸款風險度的測算。
要測算貸款風險度,就必須先分析影響貸款風險的因素。影響貸款風險的因素儘管複雜多變,但主要因素有四個,即貸款對象、貸款方式、貸款期限和貸款形態。貸款風險的量度必須是上述四個因素對貸款風險影響程度的綜合。
貸款對象是影響貸款風險或者說是保證貸款安全的重要因素,貸款對象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與企業或項目的信用等級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人們可以把貸款對象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稱之為貸款對象信用等級變換係數,簡稱“變換係數”。根據貸款對象信用等級的不同,貸款對象信用等級變換係數可列成表,見下表所示。貸款方式是影響貸款風險或者說是保證貸款安全的基本因素,所以人們可以把貸款方式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稱之為貸款方式基礎係數,簡稱“基礎係數”。貸款方式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大類23種,三大類是信用貸款、保證貸款、抵押和質押貸款,保證貸款根據保證人不同又可劃分為7 種,抵押和質押貸款根據抵押物和質物的不同又可劃分為15種。貸款方式不同,貸款風險差別很大。貸款方式基礎係數越小,說明貸款越安全。貸款方式基礎係數與《巴塞爾協定》的貸款風險權數或權重的性質和規定差不多,其具體規定可列表,見下表所示:
貸款一旦發放出去,就會形成貸款資產,人們把貸款資產的占用形態稱之為貸款形態,貸款形態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稱之為貸款形態換算係數,簡稱“形態係數”。貸款形態包括正常貸款和不良貸款,其中不良貸款又進一步劃分為逾期貸款、呆滯貸款和呆帳貸款。貸款形態不同,對貸款風險的影響程度也不同。
基本情況

1、審批或檢查某一筆貸款
貸款風險度=貸款對象信用等級變換係數×貸款方式基礎係數×貸款期限換算係數×貸款形態換算係數
審批貸款即決定某一筆貸款貸與不貸時,可將這筆貸款視同正常貸款,即貸款形態換算係數為100%。
2、綜合考核某家銀行全部貸款的質量
貸款風險度=貸款風險總額÷貸款餘額
其中,某一筆貸款的貸款風險額等於該筆貸款的貸款金額與該筆貸款的貸款風險度的乘積,即:
貸款風險額=貸款金額×貸款風險度
亦即:貸款風險額=貸款金額×貸款對象信用等級變換係數×貸款方式
基礎係數×貸款期限換算係數×貸款形態換算係數
貸款風險總額即為全部貸款中的每筆貸款的貸款風險額之和;貸款餘額為某一時點銀行的貸款總額。
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計算某個信貸員所管轄的全部企業的貸款風險度,也可以計算某個借款企業或某類借款人全部貸款的貸款風險度。
儘管貸款風險度是個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對中國銀行來講,它畢竟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實踐中也暴露出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中國銀行一方面必須完善貸款風險度的計算辦法,使貸款風險度能比較精確地反映貸款風險程度的大小,另一方面要嚴格按貸款風險度進行信貸管理。
管理策略

1、貸款風險的迴避策略。迴避就是不予貸款。迴避不能一概而論,因為貸款是銀行運用資金的主要途徑,也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不貸款的銀行是不存在的。對貸款人來說,切實可行而且不得不進行的迴避是指對風險較大的借款申請人不予貸款,通俗他說就是不該貸的不貸。為此,貸款人必須對借款申請人進行信用分析,根據信用分析的結果來決定是否迴避,換句話說,信用分析是迴避的前提,只有在信用分析基礎上進行的迴避才不致於是盲目的,才是必要的。
2、貸款風險的分散策略。分散策略是貸款人管理貸款信用風險的一種常用而且有效的策略。貸款分散化分散了貸款風險,最終能達到降低貸款風險的目的。貸款越分散,根據概論中獨立事件的乘法法則,所有貸款同時成為呆帳的機率就越小,而且貸款越分散,每一筆貸款的金額就越小,即使某一筆貸款成為呆帳,對貸款人衝擊不大,相反,如果貸款非常集中,某一筆大額貸款的損失都有可能使貸款人倒閉。
3、貸款風險的轉嫁策略。貸款風險的轉嫁策略是指貸款人以某種特定的方式將貸款信用風險轉嫁給他人承擔的一種策略。風險轉嫁策略在風險管理中運用得相當廣泛,它包括保險轉嫁和非保險轉嫁兩種方式。
1)貸款風險的保險轉嫁策略。貸款人通過直接或間接投保的方式,將貸款風險轉嫁給承保人承擔,這種通過保險公司開辦貸款保險轉嫁風險的方式對貸款人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但所有貸款都由保險公司進行保險是不現實的,一是因為保險公司沒有全面承保貸款風險的能力,二是因為銀行從來都是而且應該是貸款風險的管理者和保險者。但是這並不等於說貸款風險的保險轉嫁就不可能。從國內外實踐來看,貸款風險的保險轉嫁途徑有兩條;一是對有些貸款的風險可由借款人或貸款人以向保險人投保的方式轉嫁給保險人,如出口信貸大都有出口信用保險機構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險作支持,國際信貸中的國家風險特別是其中的政治風險也可以由保險人承保;二是借款人將其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可保風險都向保險公司投保,從而使貸款人面臨的貸款風險間接地轉嫁給保險公司,因為貸款風險是借款人面臨的風險轉嫁而來的。貸款人可以要求借款人投保,或以投保作為先決條件,特別是借款人的財產(包括抵押財產和非抵押財產)更應在保險公司投保財產保險。
2)貸款風險的非保險轉嫁策略。貸款風險的非保險轉嫁主要是將貸款風險轉嫁給除保險人之外的第三人,通常是指貸款人以保證貸款的方式發放貸款。所謂保證貸款,是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規定的保證方式以第三人承諾在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時,按約定承擔一般保證責任或連帶責任而發放的貸款。保證貸款的回收多了保證人這一道安全保障,而且保證人通常都是信用較好的單位或個人,所以保證貸款的安全性比信用貸款要高。但由於保證人通常是以其信譽為借款人提供保證的,當借款人不能履行債務時,一旦保證人也不能或不願履行保證責任,對貸款人來說等於是貸款風險沒有轉嫁出去,所以保證貸款的安全性較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要低。
這些年來,保證貸款(過去人們通常將保證貸款稱為擔保貸款或信用擔保貸款)在中國銀行貸款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但保證貸款的安全性並不很高,保證貸款存在很多問題,如草率保證,“人情保證”,“連環保證”;保證人無代償債務能力或有代償債務能力而不願履行保證義務,甚至連三歲娃娃也成了保證人,等等。所以,需要花大力氣提高保證貸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貸款風險的控制策略是指貸款人在貸前、貸時和貸後採取相應措施,防止或減少貸款信用風險損失的策略。從這個意義上說,風險控制包括了風險分散和風險轉嫁。除了風險分散和風險轉嫁之外,貸款信用風險的控制還有其他許多措施,其中主要有以下幾種:
1)建立健全審貸分離制度,提高貸款決策水平
2)推廣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提高抵押貸款和質押貸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加強貸後檢查工作,積極清收不良貸款
5、貸款風險的補償策略
對貸款人來說,貸款信用風險只可能減少,不可能消除,貸款人必須承擔一定的風險損失。所謂風險補償,就是指貸款人以自身的財力來承擔未來可能發生的保險損失的一種策略。風險補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擔風險,即貸款人在風險損失發生時,將損失直接攤入成本或沖減資本金;另一種是自保風險,即貸款人根據對一定時期風險損失的測算,通過建立貸款呆帳準備金以補償貸款呆帳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