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鳳翼亭碑位於廣東省樂昌市黃圃鎮彰應山古村下手關,距應山石橋(玉環拱橋)約300米,風翼亭(18張)在田頭至塘村的古道上。建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採用全石砌成,每塊石頭都成噸重,目前已經有200多年歷史,至今保存完好,是湖廣古道上的重要建築物。
亭子鑑賞
亭子的石頭牆體頗顯厚重,滄桑,亭頂前後山牆,嵌“鳳翼亭”石匾,風翼亭三個個用繁體行楷書寫,頗有如同風翼亭一般的飄逸,兩翼飛檐翹角,亭內還設有供往來商旅歇腳的長條石凳,整個造型一如乳源猴子嶺西京古道上的“心韓亭”——“我向秦人問路歧,雲是南登之古道。古道連綿走西京,紫闕落日浮雲生……”,從鳳翼亭望著亭外斷斷續續延伸著的古驛道,感受的也許便是昔日湖廣古道上往來商賈們那份風雨兼程的艱辛。
建築規模
風翼亭面寬4.9米,進深8.8米,牆高2.7米。牆厚0.4米。牆體用全石砌成,亭頂則是廣東省普遍使用的瓦鋪蓋而成,亭頂用木結構支撐起。
建造歷史
清乾隆五十七年,武生白錦通倡建,由村中白秀庭、白聖、白趙芹等捐資,由衡陽石匠謝友泉、永興木匠唐德才建造。
亭中碑文
清乾隆五十七年,為武生白錦通倡建。該亭至今完好,亭內尚存碑刻一件,錄文如下:
嘗聞建閣始唐。有凌虛煙之號。造亭基於漢,有鳳儀鳳巢之稱.自古迄今,命名不一,取義各殊,其義何居?蓋此地之上有山號鳳凰山,山側建亭儼若鳳翼開張,亭名之義是之取爾.且鳳鳴驚人,飛則沖天,為聖瑞之靈,有感必應.備五色美,一舉揚輝,斯地乃通衢要路往來如織。建亭如此利濟實大,故一唱百和,閱數月而亭起,誰不羨巍巍大觀,利人濟物,功德靡有窮矣.而一時之樂助者,或亦有感必應,五福駢臻,或亦驚人沖天,俱未可量也.而憂慮亭下數武有小溪,就有磚砌小拱,日久漸崩,不堪來往.故建亭後,複議重修橋路,如是履康莊,慶安寧,歌功頌德,樂熙皞之鳳,亦由聖天子,德媲舜天,文允符東,鳳凰鳴歧山之盛世也。
募化緣首開列於後
信生白秀庭捐銅錢貳仟五百文
白聖作捐銅錢貳仟二百五十文
白趙芹捐銅錢貳仟二百文(以下芳名從畧)
里人白錦珩撰白錦容書
衡陽石匠謝友泉、永興木匠唐德才造倡 首僧達衲捐番艮二圓僧達祱捐亭腳田三分
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歲冬月穀旦立
附近建築
應山古村村落
應山古村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目前主要建築以清朝為主,古建築排列整齊,有100多棟,建築風格獨特,以青磚瓦房為主,路面全部石板鋪墊,屋樑雕刻精美,頂牆彩繪有人物花鳥圖案畫,栩栩如生,建築群保存得比較完好,目前還保留部分明國時期的名牌號。
坐落在古石橋南岸旁有一座400多年的古廟,叫“水口廟”。廟前有一棵400多年的參天古柏樹。
應山石橋
應山石橋(古稱玉環大石橋)位於古村以南200米處,始建於應山石橋(3張)乾隆丙戌年(1767 年),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石橋採用拱圈式縱聯砌置法拱砌,南北走向,橋長49.85米,橋面寬6.5米,三個橋並聯,單拱跨16.9米。自古以來,商賈往來頻繁,石橋成為湖(南)廣(東)古道的重要交通樞紐。應山石橋是廣東省目前發現跨度最大的古石橋,2002年被批准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