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中法合拍1958年王家乙、羅吉·比果執導電影]

風箏[中法合拍1958年王家乙、羅吉·比果執導電影]

《風箏》是北京電影製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影片公司聯合拍攝的奇幻兒童片,由王家乙、羅吉·比果聯合執導,由謝添、張春華、派·特巴爾地納、茜·羅森堡、錢·茲曼斯基等出演,於1958年12月17日在法國上映 。 該片講述了法國男孩比埃羅通過一隻漂洋過海而來的風箏與中國的小朋友結下友誼的故事。

劇情簡介

法國巴黎,名叫比埃羅的12歲的法國兒童和妹妹、五歲的尼高爾及小夥伴貝貝爾等人得到一隻繪著孫悟空形象的風箏,風箏上附著一封信,是由北京小朋友宋小清寫的。比埃羅想給寫回信,地址卻被貝貝爾賭氣拿走。比埃羅請求孫悟空幫助。孫悟空答應下來,並幫他和妹妹一起來到中國。兩個孩子經歷了許多奇異的事情,最後在北海的橋上遇到了幾名中國小朋友,其中一個還會講法語。在中國小朋友的熱情幫助下,他們找到了正與許多小朋友一起在天壇放風箏的宋小清,比埃羅高興得叫了起來。這時,他突然聽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比埃羅驚醒過來,才發現這一切都是夢。貝貝爾認識到錯誤,把地址還給了比埃羅。幾個小朋友一起給宋小清寫了回信,並連同另外的一封信,交託給風箏,讓風箏去把信帶回到遙遠的中國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孫悟空 張春華
古董店主 謝添
比埃羅 派·特巴爾地納
尼高爾 茜·羅森堡
培培爾 錢·茲曼斯基
王學新 程明秦
吳美英 尹紀雲
李文 魯芃
周佩琴 華衛民
林林 袁迪旺
宋小青 劉祥生
配音演員程世鑒、黃祖培、王方震、白景晟、歡子、李燕、張錫本、趙麗平、關迺臨

職員表

製作人潘秋、依夫·拉勃朗希
導演王家乙、羅吉·比果
副導演(助理)歐陽紅櫻、埃迪·朗茲
編劇羅吉·比果、王家乙
攝影亨利·阿爾康(總攝影師)、皮利·維萊爾勃、比埃爾·羅姆(副攝影)、吳生漢(副攝影)、雷納·夏巴爾(副攝影)
配樂路易·貝西爾、段時俊(中國音樂配曲)
剪輯瑪麗納特·卡地克斯
藝術指導比埃爾·普萊凡
美術設計俞翼如、克勞德·莫興
錄音陳燕嬉、塞維亞、馬爾傑蒂
場記約納·維達
對白安東尼·杜達爾
特技張爾瓚
指揮喬治·戴爾沃、彭修文
中國音樂演奏中央廣播民族樂團
翻譯何振淦
譯製導演李景超
譯製錄音李俊臣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該片是在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後策劃出來的,是新中國與外國合作拍攝的第一部故事片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
1958年第11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風箏》

幕後製作

1955年,法中友協電影委員會的委員羅歇·比果寫信給時任中國中央電影局長的王闌,提議與中國合拍一部兒童片,用一隻風箏串連北京與巴黎的時空,聯結中法兩國兒童的友誼。在得到中方贊同後,比果一邊創作劇本,一邊尋找拍攝資金。在劇本創作中,旅居巴黎的紀錄片導演尤里斯·伊文思給予幫助。片中的風箏起初構想是蝴蝶圖案的。得知劇體的創意後,伊文思在1956年訪問中國時特意尋覓到一隻繪有孫悟空形象的風箏帶回法國,送給比果作為參考。正是這隻風箏給了比果靈感,把中國的孫悟空引入影片 。

影片評價

在整個世界處在冷戰時期的氛圍中,《風箏》所尋找的民族之間的溝通與理解,表現出了一種美好的意願。“這在當時的冷戰時期,就像溫情脈脈的一朵閒雲。”

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兒童故事片,也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影片的主題是尋找友誼,探求各國兒童之間與各民族文化之間的溝通和理解。該片構思新穎,充滿想像力,啟用了中國傳統神話任務,並將神幻世界與現實生活揉和在一起,展示了不同國籍兒童所共同擁有的純真心靈,以及他們愛好和平的共同理想。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