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狹義的指沉積物的成層結構,廣義的可包括風積物的機械組成、礦物組成、化學組成及顆粒表面結構等多種特徵。風積物主要由細沙組成,常見的典型粒度分布曲線如圖。與原生沙比較,其分選度較好,原地風成沙一般小粒級含量減少,異地風成沙小粒級含量相對增加,風積物固定以後,細顆粒逐漸增加,沙粒磨圓度較原生沙好,但完全磨圓的不多,且多為較大(>0.5毫米)的顆粒。
沙粒介紹
沙粒表面的微結構特徵是:
①麻坑、碟形坑和蛇曲脊
②翻卷薄片
③溶蝕痕跡與SiO2沉澱物及裂紋。
礦物和化學組成因地而異,與原生沙成分有密切關係。一般風成沙中方解石、石膏、普通角閃石、輝石、長石、綠簾石等易磨碎的礦物含量減少,石英、皓石、石榴石、藍晶石、矽線石、磁鐵礦等相對增加。化學組成上Al2O3、CaO和有機質減少,SiO2、Fe2O3含量相對增加,原地風成沙重礦物含量增加,異地風成沙重礦物含量減小。沙丘固定後SiO2逐漸減少,鐵與鋁氧化物及有機質逐漸增加。
結構介紹
風積沙層結構主要有:
①水平層理(傾角為3~10°)。常見於迎風坡、沙丘兩翼、丘頂及小沙原,沙粒以蠕移和躍移方式運動的過程中,風力不足以帶走由 上風進入的沙粒時發生的沉積,沙層緊實,密度最大,形成單層厚僅數毫米的加積(又稱頂積)紋層;
②交錯層理。由落沙坡上逐次崩落堆積的紋層組成,傾角為25~34°,在落沙坡坡腳傾角變小,類似水平層理,稱為前積紋層,一般單層厚度2~5厘米,交錯層組多成板塊狀(厚約1~2米),其間常以平整侵蝕面為界;
③準同生變形構造。多為與落沙坡崩塌有關的各種類型小斷層、小褶皺等扭曲層理。此外,還可見到因風向改變引起蝕積作用產生的槽狀交錯層理等其它層理。風沙堆積的下界面通常是受破壞的老沙丘起伏面,也有切過許多沉積單元的光滑水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