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平鎮拉老村

風平鎮拉老村,是一個純傣族聚居的村民小組,拉老村大力發展生態家園建設,以戶用沼氣池建設為紐帶,實行“一池三改”相結合,推行一整套生態養殖、種植技術,帶動養殖業、種植業的發展。

基本信息

鄉村簡介

風平鎮拉老村,是一個純傣族聚居的村民小組。截止2006年,全村94戶458人。2005年,全村糧食總產量37萬千克,人均有糧816千克,人均純收入2582元,是全市有名的小康村。曾先後被評為“雲南省科普富民示範村”和“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村鎮”。
拉老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以加強村領導班子建設為突破口,一批有能力、講信譽、團結協作的“致富能人”走上了村級領導崗位。為了帶領村民致富,村委會組織村民到附近縣市先富起來的村鎮去參觀、學習,詳細規劃了拉老村的產業發展藍圖。

農業發展

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市科技局在這裡建起了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村民小組種植了從外地引進的“小龍女”水果番茄、“金銀粟”超甜脆玉米、西洋南瓜等,採用大棚加小拱棚雙膜覆蓋、利用微生物肥料等先進實用技術進行種植,每畝可產無公害蔬菜5.5噸,畝產值達一萬多元。
截止2006年,拉老村推廣種植優質稻德優8號、德優11號面積345畝,平均畝產482千克,全村水田良種覆蓋率達95%;引進優質蔬菜品種示範種植,建成無公害蔬菜大棚50畝;水果番茄示範種植10畝,西洋南瓜15畝;在荒坡上示範種植番麻318畝,畝產鮮葉6720千克,畝產值715元;全村2005年出欄肥豬344頭,總收入30.96萬元,戶年均收入3300多元。

生態建設

拉老村大力發展生態家園建設,以戶用沼氣池建設為紐帶,結合改圈、改廁、改廚,實行“一池三改”相結合,推行一整套生態養殖、種植技術,帶動養殖業、種植業的發展。沼渣沼液作為優質的土壤肥料廣泛運用於農業生產,而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秸稈又成為供應家畜的優質飼料,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生態產業鏈。初步實現了農業廢棄物資源的再生利用,種植、養殖和副業有機結合,成為一種新的生態農業模式。實現農戶“家居溫暖清潔化、庭院經濟高效化、農業生產無害化”,達到農民增收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目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