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修補材料發展史

顱骨修補材料發展史

Ollier於1859年最先利用動物顱骨行骨移植及再生研究,並首次將自體、異體、異種移植物分類。 對其後的顱骨修補材料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後來出現了第四種材料-骨替代物,它又包括金屬類及非金屬類。 自1668年以來,利用狗顱骨、牛角、象牙作材料者曾時有報導,但因其明顯異物反應及其它併發症而被放棄。

顱骨修補材料發展史
顱骨修補材料相伴於顱骨成形術出現,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秘魯,而出土的公元前2000年南美洲人顱骨可見其骨組織在修補材料周圍緊密生長,證明成形術是在生前進行的。當然,其目的多與宗教有關。Hippocrete設計了覆蓋於硬膜上的絨布並套用了100年。我國宋代即出現了顱骨以外部位同種異體骨移植術,記載於洪邁的《夷志堅·甲志》邢氏補頤一節。
Ollier於1859年最先利用動物顱骨行骨移植及再生研究,並首次將自體、異體、異種移植物分類。對其後的顱骨修補材料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後來出現了第四種材料-骨替代物,它又包括金屬類及非金屬類。
Wather於1821年首次用自體顱骨修補以來,相繼有用脛骨、肋骨、肩腫骨、骼骨及胸骨行顱骨修補者,但因取材有限、須開闢第二術區、移植物可被吸收、塑形困難等,其中多數被淘汰。但利用顱骨內外板分別修補兩處骨缺損目前尚用於前顱凹重建之中。Morestin Sicard等分別於1915 ,1917年用屍體軟骨和屍顱骨作為修補材料。但因易吸收,易感染及異物反應和心理障礙而很快摒棄。自1668年以來,利用狗顱骨、牛角、象牙作材料者曾時有報導,但因其明顯異物反應及其它併發症而被放棄。
金屬材料由Booth等首倡於1893年,曾經用過的金屬有金、銀、鋁、鉛、鉑、鉭、活合金、不鏽鋼及鈦等,但除鈦以外因其中多數可被腐蝕、可導熱、相對地不透X光及異物反應而被淘汰,目前鈦
尚在套用並得到了進一步研究,發現其生物相容性好並可與骨結合,有較好套用前景。非金屬骨替代物包括塞璐路、甲基丙烯酸樹脂、聚乙烯、矽橡膠、珊瑚、陶瓷、
輕磷灰石及磷酸鈣骨水泥等,以後兩者具有傳導成骨活性,目前研究較多,生物活性因子與之結合可望開發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是最具套用前景的修補材料。
如同其他學科一樣,顱骨成形術和顱骨修補材料的發展進步經歷了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開始時顱骨修補材料的尋找是盲目的,隨著實踐的深入,人們對自身、外界及二者關係的認識逐漸加深,這種尋找變成有目的、有方向性了。其中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幾種較好的修補材料的發現得益於該物質在
牙科領域的廣泛套用。科技進步給人們提供了方便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CT.MRI的套用即限制了金屬類及磁性物在顱骨成形中的套用。現在對顱骨成形來說,僅僅填充顱骨缺損是不夠的,它必須達到顱骨表面局部解剖的重建。而生物工程研究的深入,現代材料學的突飛猛進為顱骨修補材料的開拓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
摘自《中華醫史雜誌》2000年4月第30卷第2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