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顧復生,江蘇青浦人(現屬上海市),1900年11月出生。1927年經陳雲同志介紹入黨,參與組織陳雲同志領導的青浦秋收暴動,是青東地區農民領袖。抗戰爆發後,創建青東抗日根據地,曾任淞滬游擊支隊長、無錫黨政軍委員會書記、錫澄虞根據地總辦事處主任(專員)、新四軍六師敵工委書記、通海工委書記、蘇中軍政委員會委員,淞滬行政專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後勤部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5師首任政委、35軍後勤部部長兼政委。解放後首任松江地區專員、蘇南行署政法辦公室副主任。江蘇省建省後,任省農林廳首任黨組書記、第一副廳長(主持工作)、省農科院院長兼省農辦副主任、省科委副主任,江蘇省農學會會長,並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任命為中央農業領導小組成員。文革後任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享受省長級醫療待遇)。1995年2月在南京逝世。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1900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青浦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參與組織了青浦農民秋收暴動。1927年至1930年期間,顧復生先後兩次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在獄中,他參與組織領導了震驚國民黨司法界的“蘇州大鬧監”。1930年底出獄。

顧復生於1938年春在家鄉青浦縣組建了不脫產的農民抗日武裝,之後又組建了脫產的常備隊。6月,經中共江蘇省委同意,該部在保持獨立的原則下接受了國民黨方面所加委的淞滬民眾抗敵自衛團第三支隊的番號,建立了青東抗日根據地。1938年4月,日偽軍200餘人進占青浦觀音堂鎮,七區常備隊及人民抗日自衛隊後備隊1000餘人,與日軍從上午一直激戰至黃昏,日軍傷亡慘重。7月,人民抗日自衛隊燒(拆)毀了青滬公路上的11座橋樑,有效地切斷了日軍的交通運輸線。

1939年初,中共江蘇省委重建青浦工委,顧復生毅然決然地把數千人槍交給了黨。6月,顧復生積極配合新四軍江抗東進,協助指揮了襲擊上海虹橋機場戰鬥。

1940年4月,顧復生轉移到蘇南東路抗日根據地。歷任淞滬游擊支隊支隊長、無錫黨政軍委員會書記、蘇州監察委員會主任、錫澄虞地區總辦事處主任、新四軍六師敵工委書記、通海工委書記、蘇中軍政委員會委員、淞滬行政專員等職。

1943年春,日軍加緊籌備對南通地區實施“清鄉”。4月,時任通海工委書記兼團政委的顧復生與通海自衛團團長湯景延一起,成功地組織領導了著名的“湯糰”行動,率領新四軍一個團700人槍打入敵人內部,與日偽進行了勇敢、機智的鬥爭。他們創辦“協記公行”,為抗日根據地購買運輸了大批藥品、布匹等軍需物資,收集提供了日偽軍的重要情報。9月,湯糰“破腹而出”,帶著繳獲的大批武器勝利地回到了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顧復生曾任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五軍一〇五師政委,三十五軍後勤部部長兼政委等職。他先後參加了孟良崮戰役和豫東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顧復生曾任蘇南行政公署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農科院院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95年2月在南京逝世。

參與組織青浦秋收暴動

民國16年9月(1927年),中共江蘇淞浦特委負責人陳雲到青浦視察工作,在中共青浦縣委書記夏采曦家召開了東鄉黨員會議,會上由陳雲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和江蘇省委指示。出席代表有 顧復生、姜有方等7人,會議著重分析和討論了青浦地區開展秋收暴動的有利條件和鬥爭策略。陳雲在會上指出,青浦西鄉的小蒸,緊靠滬杭鐵路一側,與松江、金山農民鬥爭聯成一片,就可切斷滬杭鐵路,支援浙江及浦東地區的秋收暴動,並可配合上海的工人運動。因此,青浦地區發動秋收暴動的意義十分重大。

青東抗日根據地創建人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抗日戰爭時期,革命先輩、鳳溪人顧復生在家鄉組建了千人游擊隊,創建了青東抗日根據地,在當時極為艱苦複雜的鬥爭環境下,堅持青浦地區的敵後游擊戰,為全國敵占區平原水鄉開闢游擊戰提供了寶貴經驗。

青東抗日游擊區是中共在浦西領導敵後抗日武裝鬥爭的核心區域,包括趙巷、七寶、黃渡、重固、徐涇等地,根據地中心是上海青浦東部觀音堂(風溪鎮)。1938年青東人民在青浦各支抗日武裝的基礎上組建了統一的青東人民抗日自衛隊。此後,中共江蘇省委外縣工作委員會多次選派骨幹來到青浦,加強黨對青東抗日游擊區和抗日自衛隊的領導,並成立了中共青浦工作委員會,在青浦地區開展黨建和民運工作。在他們的努力下,不僅青東人民抗日自衛隊建立了黨組織,而且在青東遊擊區也成立了黨總支和農村黨支隊,為進行抗日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上海《申報》三版頭條對顧復生部的大幅報導 上海《申報》三版頭條對顧復生部的大幅報導

1938年8月正值紀念淞滬抗戰一周年之際,青東人民抗日自衛隊決定燒毀青滬公路上的橋樑,以破壞敵人交通的方式來狠擊他們一下。一天夜間,自衛隊300多名常備隊員在戈思浜集合,分水陸兩路前往青滬公路。水路上,隊員們把火油、稻草、花萁柴等引火物裝運在15艘事先堵漏的木船上;陸路上,常備隊切斷了敵人東西兩頭的通訊聯絡,並且兵分三路:在西郊附近的一路負責警戒上海方面的來敵,駐守在趙巷八號橋的隊員準備阻擊青浦來的日軍,還有一路佯攻徐涇偽軍,吸引敵人兵力。燒橋的任務則分工給1000多名後備隊員進行。從老宅附近的十八號橋起到趙巷的八號橋,共有橋樑11座,這些橋的橋墩是用水泥澆鑄成的,橋面和橋拱都由粗大的松木鋪架,橋頭銜接處有鐵釘緊固,十分堅固。據青東人民抗日自衛隊領導人顧復生等回憶,當時自衛隊為此採取了三種辦法拆橋:一是靠近老宅附近的十八號橋由於離上海較近,不宜火燒,就用人工方法拆除,後備隊員們用鋸子鋸,用斧頭劈,也有用鐵棒撬,肩膀扛的,個個精神抖擻,生龍活虎,這些從橋上拆下來的木頭後來被用於建造小冬圩國小的校舍;二是像八號和九號橋等用鐵絲扎在橋樑下方,鐵絲上面裝上稻草和花萁,再澆上火油,點燃燒橋;第三種是在堵漏的船上,堆上引火物,連船帶橋一同燒。頃刻間,青滬公路就成了一條火龍,烈焰滾滾。駐紮在青浦城內的日軍見狀立即調集100多名日本兵和數輛汽車趕來阻止燒橋,但當他們到達崧澤村時,看到前面的橋已被燒斷,又害怕中埋伏,不敢再前進,便只能胡亂放了一通槍就收兵了。這次火燒青滬公路橋使日軍的交通運輸中斷了整整七天,沉重打擊了其侵略氣焰。

抗日游擊隊痛擊進犯日寇

1939年,在中共江蘇省委指示下,青東抗日武裝接受國民黨第三戰區淞滬縱隊的委任,番號改為淞滬縱隊第三支隊。血雨腥風的抗戰歲月里,支隊長顧復生率部開創青東抗日根據地,尋機對來犯的日寇予以迎頭痛擊。

4月8日,50多名日寇手持衝鋒鎗,竄到青浦地區的觀音堂鎮,淞滬三支隊聞訊後,立即調動六、七兩個區的抗日游擊隊,從後面悄悄包抄,將敵人團團圍住。發現被困的日寇,先是求援未果,後又瘋狂放火,企圖從來路逃竄,發現橋樑被游擊隊拆毀後,再次折回觀音堂,後來又轉向東面突擊,再遭游擊隊迎頭痛擊。之後,慌不擇路的日寇竄到火燒廟,正好鑽進了游擊隊的“口袋”。重重包圍中,日軍一路狂吼亂叫,被殲滅數十人,丟棄不少武器彈藥,囂張的氣焰被徹底打滅,從此再也沒敢侵擾觀音堂。

創建、壯大蘇南抗日根據地

蘇南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

顧復生簽發的任命書 顧復生簽發的任命書

1938年6、7月間,新四軍第一、二支隊和先遣支隊進入蘇南敵後。至1939年下半年,建成蘇南抗日根據地。皖南事變後,蘇南部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六師。1943年3月成立蘇南行政公署。到1944年,蘇南區設有4個行政專區,14個縣政府和兩個縣的辦事處。

澄錫虞是蘇南的金三角地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1940年8月,新“江抗”成立了以顧復生為主任的澄(江陰)錫(無錫)虞(常熟)總辦事處,領導“江抗”各辦事處。這些辦事處的主要任務是:在交通要隘設稅卡,徵收進出口貨物稅,為部隊提供給養;擔負交通聯絡和情報傳遞工作;發動民眾支援抗日;開展統戰工作,維持社會秩序。這種辦事處帶有軍事管制性質,又具有政權形態,起了臨時政權的作用,行使政府的部分職能。

1941年1月22日 江南抗日救國軍政治部發布通令,青昆嘉及浦東地區劃為蘇南第三行政區,下轄青浦、崑山、嘉定、南匯4個縣。2月2日,第三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成立,顧復生任第三專員公署專員。

1941年5月29日,顧復生奉新四軍政委劉少奇之命,在鹽城新四軍軍部接受外國記者採訪。來自大洋彼岸金髮碧眼的無冕之王,對新四軍在上海外圍平原水鄉展開游擊戰十分詫異,拿著地圖,指著蘇常太和澄錫虞狹長地帶問:“閣下講的東路地區,就是這裡嗎?”顧復生回答:“是的。”記者在地圖上看到的是密如蛛網的河流和星羅棋布的湖泊,還有數不清的日偽軍據點,頗為不解,於是再問:“這個地方沒有山和青紗帳,你們怎么隱蔽自己、對付敵人呢?”他們得到的是意味深長的回答:“這個地方也有山和青紗帳,人民民眾就是我們的靠山和青紗帳!”

顧復生的回答,使外國記者深受震撼。歷史的邏輯無可違拗,一支視人民如父母、為人民而戰鬥的隊伍,必然同江南人民水乳交融、血肉相連,成功實施了中國革命史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反彈琵琶”,創造蘇南無山勝有山、水鄉無帳勝有帳的人文地理奇觀!

一家出了兩位革命烈士

顧滌新,顧復生長子,革命烈士。顧滌新進觀音堂國小讀書時,正值青浦東鄉農民舉行秋收抗租暴動,不久暴動失敗,父親顧復生以領導暴動而被捕入獄,家庭也受到反動勢力的欺凌,心靈受到極大刺激,激發了他對革命的嚮往。“八·一三”上海抗戰爆發,翌年初,觀音堂地區成立抗日自衛隊,顧滌新率先報名參加了古思浜村人民抗日自衛隊。民國28年秋,在第三支隊一中隊當戰士,不久調至後方醫院門診部。工作積極,深得領導嘉勉。民國29年4月,日偽軍在青東大燒殺,後方醫院遭破壞。轉移途中,被日軍抓到陸家角據點,經營救脫險。後調往崑山夏駕橋作地方工作。每天以背著藥箱為農民看病作掩護,做民運工作。民國29年秋,顧滌新在蘇、常、太地委訓練班學習。結業後,分配到洋(陽)澄縣武工隊工作。那裡是新開闢地區,敵偽頑交叉盤踞,環境複雜而險惡。他不畏艱險,辛勤工作,終於建立了辛莫區抗日政權,組織人民抗日武裝,並將這段工作實踐寫了《在辛莫區實習》一文,登載於民國30年1月28日的《大眾報》上。是年3月,在陽澄湖遭胡肇漢部襲擊,突圍泅渡中,不幸犧牲,年僅21歲。

王正芳烈士,鳳溪人,顧復生親姐姐顧寶娥之子。抗戰爆發,跟隨舅父顧復生參加抗敵後援會工作。1937年11月淞滬失守,組織難民船隊向青西撤退,在西岑停留。12月與林錫浦一起加入青浦第一支抗日武裝——江南抗日義勇軍,在安莊附近襲擊攔路港內日軍運輸船隊,擊斃日軍1人,截留敵船2艘,繳獲步槍1枝,以及大批彈藥物資。這是青浦人民抗戰史上第一次勝利。1938年1月,率難民船回鳳溪,在顧復生領導下,組織人民抗日自衛隊。3月,七區常備隊成立,王正芳被選為副大隊長。後成為淞滬游擊縱隊第三支隊第一中隊隊長。抗戰中戰功卓著,受到支隊讚揚。1939年4月,重創騷擾觀音堂的日軍。5月,部隊在沈涇塘葫蘆灣彭宅宿營,夜間突被日偽軍包圍,突圍中王正芳壯烈犧牲。

民國28年3月,中隊長王正芳率領班長金步才、王世康、陸新衢等去黃渡鎮,偵察日軍占據黃渡的情況,完成任務後回在華漕廟附近隊員金步才的親戚家裡休息,忽然從前門竄進來4名日軍,王正芳手快,立即開槍射擊,當場打死3名日軍,剩下的1名日軍連忙棄槍奪門而逃,追捕未獲。這場突然的遭遇戰,除打死了3名日軍還繳獲了“三八”槍3支,敵指揮刀1把和所附子彈。

湯糰行動

1943年4月16日至9月29日的“湯糰”行動,發生在我們南通地區的反“清鄉”鬥爭中。這一行動,粟裕同志給予了高度評價:“湯糰打入敵軍,是華中局決定的。湯糰的領導、幹部和民眾英勇機智地完成了黨所交給的任務,對於反‘清鄉’鬥爭起了積極作用。”

1938年底,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之後,無論是日偽和國民黨,還是我黨,都把爭奪的重點放在對戰爭勝負具有決定意義的華中地區。1941年1月,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的新四軍軍部迅速在蘇北鹽城宣布成立。就在這時,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提出了以長江下游為起點,逐次進行“清鄉”的方案。企圖通過“清鄉”,肅清抗日力量,強化汪偽政權,將華中變成它繼續進行侵華戰爭和實施南進計畫進行太平洋戰爭的重要後方基地。“清鄉”的範圍是:西從天生港沿運鹽河(通揚運河)到丁堰,北從丁堰沿串場河經掘港再東延至南坎,東抵黃海岸,南至長江邊。這個地區面積為3600平方公里,人口270餘萬。擬得手後再向其他地區擴展。日偽擬準備從1943年4月10日開始,糾集16000餘人的優勢兵力,撲向我蘇中四分區實行“清鄉”。

蘇中區黨委和蘇中軍區根據華中局的指示,和四地委、四分區共同研究決定,為了配合四分區的反“清鄉”鬥爭,由駐通海地區的崇明縣警衛團和通海自衛團合編成一個團(湯糰),在 政委顧復生、團長湯景延、副團長沈仲彝的率領下,採取特殊方式,打入偽軍內部。這是根據當時的鬥爭形勢和對敵鬥爭的需要,考慮到通海地區黨的力量比較薄弱,反“清鄉”鬥爭可能出現嚴重困難的局面,同時,又考慮到湯景延是中共特別黨員,政治面目沒有公開,抗戰初期曾參加過國民黨的地方部隊,與汪偽上層人物有“舊交”,便於打入敵人內部而採取的一項十分重要的鬥爭策略。作為“湯糰”來說,完成黨交給的這一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可以說是一項非常特殊的戰鬥任務。當時,陳毅軍長把這一行動定名為“湯糰行動”。

“湯糰”以整團建制600餘人打入偽軍內部,度過了不平常的167個日日夜夜,經歷了一場特殊的戰鬥,與日偽進行了勇敢、機智的鬥爭。他們遵照四地委的指示,創辦了“協記公行”,為我抗日根據地購買運輸藥品、布匹等軍需物資,掩護我抗日根據地人員在據點內活動,查明了日偽的“清鄉”計畫,收集提供了日偽的重要情報,為反“清鄉”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湯糰”行動既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更是一個奇蹟。至今,雖然反“清鄉”鬥爭己整整70年過去了,但參加“湯糰”行動的幹部、戰士,他們為正義的革命戰爭打入敵人內部,克服了種種困難,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他們在完成黨交給的這一特殊而又光榮的戰鬥任務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來的自我犧牲精神,光榮革命傳統和優良戰鬥作風,永遠直得我們認真學習和代代相傳,並發揚光大。

將計就計親歷南通反“清鄉”

1943年1月,日軍對江蘇南通地區進行了“清鄉”。

在日軍集結兵力的同時,汪偽政府很快建立了南通清鄉行政公署,任命姜頌平為副主任。姜頌平就任後,以老朋友的姿態,通過陸某勸說新四軍海通自衛團團長湯景延率部投敵。得到報告後,有關領導批准湯景延將計就計,從內部打破敵人的“清鄉”。

作者時任中共通海工作委員會書記兼自衛團團政委,直接參與了這次行動的全過程。

將計就計

接到敵人的誘降信息後,經過新四軍上級研究,海通自衛團決定將計就計。由新四軍海通自衛團團長湯景延同志通過關係與姜頌平聯繫,提出“起義”後允許在原通海地區活動的條件,並假意告知崇明警衛團有共同合作的可能。敵人信以為真,三天兩頭來催促湯即日“起義”,對湯提出的部隊仍在原地區活動的要求也同意了。

1943年3月中旬,我到達通海,擔任中共通海工作委員會書記兼湯景延團的政委。為了迷惑敵人,我們在姜灶港布置了一次假戰鬥,並向敵人報告說:“崇明警衛團茅琛因反對‘部隊起義’率少數親信逃跑,追擊未獲。”

宣布公開“投敵”後,部隊軍裝仍舊,每人只換了一個臂章,就是把新四軍的臂章改為有“綏靖”兩個字的臂章,番號改稱“南通清鄉公署綏靖團”。

驗槍

5月上旬,“清鄉”公署要以驗槍之名企圖收繳湯糰的武器。湯糰長到姜頌平那裡說:“你們這個驗槍的命令實際上是繳槍的手段和方法,假使你們這樣做,我就不負責了。”姜聞言即再三向湯糰長說明:“保證不繳你們的槍械,但是有一個要求,驗槍時子彈不準上膛。”他以安慰的口氣說:“你剛從新四軍里打開缺口,我們還希望通過你做大的買賣呢。”

驗槍那天,部隊集中到茅鎮,由副團長和參謀長指揮,姜頌平派來了12名軍官,他們很認真地逐條槍仔細檢驗,在驗槍中間發現一個戰士的槍里子彈上了膛,湯糰長氣沖沖地“斥責”了這個戰士,來驗檢的軍官卻竭力勸解。上午驗槍完畢,偽軍官滿意地說:“湯糰長合作是誠心誠意的,做事也實事求是。”部隊驗槍完畢就返防原駐地了。

5月下旬,汪精衛的特務頭子兼江蘇省偽省長李士群打電報給姜頌平,說要嘉獎湯糰長,並要他陪同來蘇州。湯糰長和姜頌平奉電到達後,專門買了一塊手錶送給李士群,李親自接見並設宴歡迎湯糰長。

酒宴間,李士群宣布委湯糰長以少將軍銜,犒賞了5000元偽幣,並鼓勵湯糰長好好工作,並說湯是大有前途的人。湯也趁機搭訕:“我也不會辜負你對我的希望……”

集訓

6月上旬,姜頌平通知湯糰集結到南通城裡去集訓。在一個月的集訓中,敵人對我們的人事問題很注意。有一天,姜頌平對湯糰長說:“共產黨有書記,你們部隊里也有書記,這個書記是乾什麼的呢?”湯回說:“我部隊沒有書記。”姜說:“第一營營部就有一個書記。”湯說:“這是文書,根據你們的編制安排的。”姜沉思了一下說:“我有空再找他來談談。”

這件事讓我們緊張起來。原來這個營的書記梁浩群原是通海自衛團的保衛幹事,“起義”後他名義上是一營營部的書記,實際上是一營的黨支部書記。湯在辭別姜的時候曾說:“這人是上海人,回去了,等他回來再叫他到你這兒來。”湯景延同志回團部後和我們商量,就讓梁浩群同志撤退,黨支部書記由一營營長陳統光兼任(陳系原通海自衛團教導員)。

一個月的集訓期滿後,姜頌平要求我團向西移動,靠近南通城。湯糰長一面同意向西移動,一面把團本部移到金沙鎮,以便就近指揮。

迷惑敵人

在二季度“清鄉”時,我們和日軍出去掃蕩時就事先布置好,到達目的地前先以三八槍對天報警,示意前面是我們的部隊,後面有日本兵。但日軍非常狡猾,不許我們先開槍,並責備我們膽小。我們就問日本兵:“新四軍跑了跑了的,我們要不要打?”他說:“要打的。”實際上,日本兵在那時已無可奈何。

“清鄉”區西部的民兵為了進一步反擊敵人的掃蕩,要求我們補給槍枝,湯糰就抽調出數10條步槍、兩整箱子彈給他們。送槍的方法是將步槍、10條子彈袋用麻繩一紮,以送壞槍去修理為名,用團長的汽車由我送到約好的地方,交給等候在那裡的民兵。

有一次湯糰長在姜頌平那裡獲悉:當天晚上,姜頌平將派部隊捉拿南通縣敵工站的同志,因為姜頌平事先得到了情報,知道我敵工站的同志在那裡活動。湯糰長急忙趕回團部後,經研究用一般速度去送信通知已來不及,於是由我坐小汽車趕到觀音山會見敵工站站長,秘密地把訊息告訴了張站長。敵工站轉移了,姜頌平派出的隊伍撲了空。

8月下旬以後,敵人的清鄉氣焰逐漸下降,我們的部隊可以整營、整團地活動。這時,地委鍾民同志率主力南通警衛團進入清鄉地區,到金沙鎮附近來巡視工作。我去匯報了湯糰打入敵區的情況。

班師凱旋

9月上旬,地委通知我回去參加會議。陶勇同志指出:“日寇清鄉已半年,把我們的部隊拉回來,為日寇在南通清鄉失敗作一初步小結。為保證部隊的勝利回來,我們決定到時派主力部隊掩護你們撤退。”

10月3日,由地委陳偉達同志率領南通警衛團到達金沙附近。團部在接到撤退命令後,10月4日正式下達了秘密命令,部隊同志聽到這個訊息都很高興。

班師前的那天晚上,團部設宴“請客”,日本憲兵隊屢邀不至,敵特工站站長已應邀而來。是夜10點鐘左右,日軍打電話來詢問情況,湯糰長趁勢向敵特工站站長說:“你們防守這個碉堡有沒有把握?”他回說:“把握不大。”湯糰長就命我率領短槍隊去碉堡“增防”。

按照上級規定,夜間12時一到,湯糰長命令各部同時動手。敵特工站站長見狀不知所措地說:“湯糰長,不要發生誤會。”湯糰長大喝一聲說:“誰跟你發生誤會?老子是新四軍,今天就要抓你。”敵站長正伸手摸取身上的槍,湯糰長警衛員見他欲頑抗,一槍將他擊斃。這時碉堡上下團部內外的武裝一起發動,結果了敵人。此後,湯糰在南通警衛團的掩護下勝利撤出敵區,到達指定的宿營地。

這次打入敵人內部的工作基本上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部隊也增加了人和槍,完成了打入敵人內部時黨規定的“回來時人槍要保持原數”的使命,同時也鍛鍊了部隊。

(文章選自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輯《親歷者說——中國抗戰編年紀事》,作者顧復生。文章刊用時有刪改。)

解放後首任松江地區專員

周恩來總理簽發的任命書 周恩來總理簽發的任命書

1949年5月15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蘇南區各專員公署專員:顧復生任松江專員公署專員。松江專區,駐松江縣,管轄松江、上海、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嘉定、寶山9縣,松江專區屬蘇南行政公署。

隨陳雲同志青浦農村調查

1961年3月13日上午8時,毛澤東給劉少奇、周恩來、陳雲、鄧小平、彭真並“三北”會議寫了一封信談平均主義,號召大家親身到農村去調查情況。信中說:一些領導同志至今對農村平均主義的問題不甚了了,其原因是忙於事務工作,不做親身典型調查,滿足於在會議上聽或者看地、縣兩級報告,滿足於走馬觀花的調查,希望從此改正。會議通過了《關於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工作給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一封信》,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陳雲親赴老家上海青浦縣,開展調查。這是他解放後的第四次到青浦農村調查。

農村調查合影,二排中陳雲,左三顧復生。 農村調查合影,二排中陳雲,左三顧復生。

在赴青浦實施調查研究之前,1961年6月中旬,陳雲在上海召集薛暮橋、顧復生、陸銓等開會,布置他們和長期同他保持聯繫的幾位家鄉農民一起先去青浦縣小蒸公社進行調查摸底,為他隨後的調查研究作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陳雲對調查組成員的選擇是頗費了一番苦心的。薛暮橋,時任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是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都很高的中共高級領導幹部;顧復生時任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分院院長,陸銓時任建築工程部基建局局長,顧、陸都是青浦人,1927年曾參加陳雲領導的小蒸農民暴動,對青浦的政治經濟、人文歷史、民眾基礎等方面都有比較好的積累。這樣一個工作組代表陳雲到青浦進行預調查,比較容易開展工作,比較容易獲得真實可靠的調研結果。

出發前,他請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院長顧復生、長期從事工會的老戰友陸銓3人,加上與他長期聯繫的兩個青浦農民組成先遣隊,先去青浦縣小蒸公社、觀音堂公社摸底。

先遣隊於6月19日抵達小蒸。經過摸底後研究決定,這次主要調查種雙季稻、公私養豬等農民最有意見的問題。

一星期後,陳雲從北京出發,先到上海,同上海市委負責人交談後,坐火車到青浦縣石湖盪公社下車。隨後,陳雲從這裡坐上小船,前往小蒸。

小船緩緩前行,一路上陪同的小蒸公社黨委兩位副書記一個搖櫓,一個撐篙,並一邊匯報小蒸公社的生產情況。船行一個半小時,陳雲初步了解了小蒸公社的基本情況。

在小蒸,陳雲用了幾個下午聽公社黨委匯報,又開了10次專題座談會。每天上午,陳雲都深入農民家裡,跟農民談話,觀察他們養豬、種自留地、住房和吃飯等情況,並參觀了公社的工廠、商店和倉庫。經過半個月調查,基本摸清了情況。農民對黨既有讚揚,也有批評。陳雲特別注意聽批評的意見。

由於組織人民公社,社員都到大隊辦的公共食堂吃飯。食堂缺少糧食,結果一天3頓飯,頓頓喝稀粥。調查組到一個大隊去參觀時,大隊正在開飯,看到一大鍋粥。膽子大的農民憤憤地對調查組說:“蔣介石手下受難,還吃乾飯;毛主席手下享福,卻要吃粥。”這話很尖刻,但確是事實。農民吃不飽飯,把大隊種的作為綠肥的紅花草都吃光了。

那時,中央雖然已經決定,農民可以種些自留地。但各地方執行的時候都打折扣,青浦也是這樣。在小蒸,合作化以後,還給社員留了700畝自留地,到了人民公社化的時候,一聲令下,自留地統統歸公。鄭州會議後糾“左”,1959年春天又分給農民300畝自留地。可是春天剛分下去,廬山會議後風向變了,反右傾,於是當年秋天自留地又收歸公有。田邊地頭農民開的一些小塊地,當地叫作“十邊地”,搞公共食堂的時候,也收去當了菜地。就這么朝令夕改,收了放,放了收,拿農民當猴耍,把農民搞怕了。

陳雲對自留地問題很關心。他感嘆:“農民有了自留地,我就放心了,不會餓死人了。農民沒有糧食吃呀。中國的農民真好,餓死人不想起來造反。中國歷來農民造反,都是在糧食問題上造反的。有自留地,農民就安定了,自留地要留足!”

小蒸地勢低洼,人均耕地少,無霜期不夠長,農民向來是種一季水稻,種一季夏熟作物如大豆、小麥。“大躍進”後非得讓種雙季稻不可,雖說比單季稻每畝多收220多斤糧食,但陳雲找他所認識的老農算了筆細賬,發現種雙季稻各方面損失很大,實際上並不合算。因為算上因種雙季稻給秧田造成的減產,算上每畝多用的種子,算上不能種夏熟作物損失的收成,就少收了250—270斤糧食,還不能算多耗的肥料、少收的稻草、豆麥與水稻差價帶來的收入損失。

多少年來,對於農民來說,養豬等於是開了一個活的“家庭銀行”,農民的大宗費用、年節開支,都指望養豬賣錢來解決。“大躍進”期間,“左”眼病大發作,農民私人養幾頭豬、幾隻雞鴨也成了小資本主義的表現,不準農民養。陳雲對農村養豬的事情非常關心。1960年夏,陳雲曾專門召集有關部門開了兩個星期的會議,座談怎么樣發展農村養豬事業的問題。陳雲對這些問題都作了調查,最後說,看來我們的方針應該是私養為主,公養為輔。

在小蒸,陳雲調查很仔細,開專題會,僅養豬一項就召集公家養豬的六七人和私人養豬的六七人各座談兩次。公社有15個養豬場,調查組看了10個,陳雲親自視察了兩個。經過調查後,陳雲講不準私養母豬,就解決不了豬苗的供應。

陳雲同志贈詩 陳雲同志贈詩

陳雲把這次調查發現的問題和幾點建議整理出來,專門給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寫了封信。陳雲在信中把這次了解到民眾的意見概括為4點:一是糧食吃不飽;二是基層幹部不顧實際、瞎吹高指標,參加勞動少,生活特殊化;三是幹部在生產中瞎指揮,不向民眾進行自我批評;四是沒有把集體生產組織好,農民積極性差,相反,對自留地、副業生產積極性高。隨信附了這次青浦農村調查的3個專題調查報告——《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民私養》、《種雙季稻不如種蠶豆和單季稻》和《按中央規定留足自留地》。

《人民日報》於9月15日發表顧復生署名文章:《上海市青浦縣小蒸公社調查證明:這裡種雙季稻不如種蠶豆和單季稻》。

參與起草《農業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

1963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譚震林、聶榮臻《關於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會議的報告》。

中央各部、委,國務院各部、委,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委,西藏工委,各省、市、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各人民團體:

中央和國務院同意譚震林、聶榮臻同志《關於全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會議的報告》。這個會議是開得適時的。會議對於我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形勢的估計,以及所提出的發展我國農業科學技術的方針和辦法,都是正確的。會議所制訂的 《一九六三至一九七二年農業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山地利用和水土保持等六個專題方案,中央責成國家科委和國務院農林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十九個專業和專題規劃,責成國務院各有關部和各地方黨委與人民委員會在全國統一安排下負責組織實施。會議所提出的十大研究任務,應成為今後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全國性的長期的重點,必須大力促其實現,務期在今後十年內做出顯著成績,為我國農業過關提供系統的科學依據。

起草本綱要的 科學家:

丁穎 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 竺可楨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劉春安 廣西僮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朱濟凡 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所長 朱樹屏 水產部海洋水產研究所所長 過興先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 何康 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所長 沈其益 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 呂炯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 金善寶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鄭萬鈞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季良 河北農業科學院副院長 羅新 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系副主任 趙九章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 俞啟葆 中國農業科學院陝西分院副院長 張含英 水利電力部副部長 馬溶之 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所長 陶鼎來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唐川 吉林農業科學院院長 陳凌風 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所長 席承藩 中國科學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顧復生 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分院院長 陸欽侃 水利電力部規劃局副總工程師 康迪 西北農學院副院長 曾德超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製造系主任 楊石先 南開大學校長 楊允奎 四川農學院院長、四川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 鮑國寶 水利電力部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謝為傑 化工部生產司副司長 戴松恩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根據中共中央檔案)

農業區劃——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年度獎項: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為表揚在我國科學技術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者,特頒發此獎狀,以資鼓勵。)

獲獎人員: 顧復生、周立三、梅藉芳、沈梓培

簡介:農業區劃調研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1963年省委、省政府為貫徹中央關於認真進行調查研究工作的指示,成立了農業區劃委員會,組織全省農業部門和科研單位30多位專家學者對全省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和農業生產的自身特點,進行了系統農業區劃調查研究,於1964年編寫了《江蘇省綜合農業區劃報告》,30多種各種專業區劃報告和一套農業地圖集。在全國農業區劃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得到周總理的好評。1963年區劃將江蘇省劃分為太湖、鎮寧揚丘陵、沿江、沿海、里下河和徐淮6個一級農業區和41個二級農業區。1980年代,我省第二次作農業區劃調研、基本上保持了這樣劃分,只是在局部地段界線上作了一些調整。

《新華日報》江蘇“四老”訪問記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為了宣傳建黨70周年,“七一”前後,

《新華日報》發表了江渭清、管文蔚、包厚昌、顧復生“四老”專訪。

魂歸故鄉,和戰友們朝夕相處、沐浴與共。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1995年2月20日,顧復生在南京逝世。遵其遺囑,骨灰安放在青浦東鄉革命烈士陵園。

東鄉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青浦區華新鎮鳳溪火星村。 1938年,淞滬抗日游擊縱隊三支隊在沈涇塘抗擊日寇,為安葬陣亡烈士,抗日政府在火燒廟西買下10畝高地,作為安葬烈士墓地。建國後,這裡正式建成烈士墓,墓地四周建造紅磚圍牆,豎烈士紀念碑。1999年底,當時的地方政府將分散安葬在青東地區的烈士遷入墓地,命名為“東鄉革命烈士陵園”。2012年又進行了改擴建。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顧復生[原江蘇省政府顧問、省政協副主席]

近日,經市人民政府批准,青浦區東鄉烈士陵園被列為上海市市級烈士紀念設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