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

妊娠合併類風濕關節炎

全稱“類風濕性關節炎”本病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一般認為與感染和自身免疫有關。當各種感染源多次刺激滑膜細胞後,即產生一種類風濕因子並排入關節液中,與其中的丙種球蛋白相結合,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且有補體參加。當複合物為多核白細胞吞噬後,白細胞溶酶體破裂而釋放出多種酶類。

基本信息

症狀

類風濕關節炎可因上述自身免疫作用而使關節炎症不斷發展。根據發病部位不同,可分為① 周圍型:最常見,主要影響手、足小關節和肘、膝關節,表現關節疼痛、腫脹、呈梭形。化驗血沉增快,血清類風濕因子試驗陽性,抗鏈球菌溶血素“O”試驗有時陽性。②中樞型:好發於骶髂關節、脊柱及髖關節,常有下腰痛,脊柱強直,X線檢查見脊柱呈“竹節狀”。③骨炎型:多發生於跟骨、足舟骨等處,疼痛腫脹使行走困難,X線見有受累部位骨質增生。④混合型:以上各型症狀兼而有之。

診斷標準

(1)晨僵持續至1小時(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個或3個以上的關節腫,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關節腫,至少6周;

(4)對稱性關節腫,至少6周;

(5)有皮下結節;

(6)手X線片改變(至少有骨質疏鬆和關節間隙的狹窄);

(7)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項者為典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4項者為肯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3項者為可能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符合上述標準不足2項而具備下列標準2項以上者(a.晨僵;b.持續的或反覆的關節壓痛或活動時疼痛至少6周;c.現在或過去曾發生關節腫大;d.皮下結節;e.血沉增快或C反應蛋白陽性;f.虹膜炎)為可疑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至今尚無特效療法,仍停留於對炎症及後遺症的治療,採取綜合治療,多數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療效。現行治療的目的在於:①控制關節及其它組織的炎症,緩解症狀;②保持關節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復受損關節以減輕疼痛和恢復功能。

一般療法

發熱關節腫痛、全身症狀者應臥床休息,至症狀基本消失為止。待病情改善兩周后應逐漸增加活動,以免過久的臥床導致關節廢用,甚至促進關節強直。飲食中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要充足,貧血顯著者可予小量輸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體炎等在病人健康情況允許下,儘早摘除。

藥物治療

1.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 用於初發或輕症病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抑制環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達到消炎為止痛的效果。但不能阻止類風濕性關節炎病變的自然過程。本類藥物因體內代謝途徑不同,彼此間可發生相互作用不主張聯合套用,並應注意個體化。

⑴水楊酸製劑:能抗風濕,抗炎,解熱,止痛。劑量每日2~4g,如療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劑量,有時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一般在飯後服用或與制酸劑同用,亦可用腸溶片以減輕胃腸道刺激。

⑵吲哚美辛:系一種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熱和鎮痛作用。患者如不能耐受阿斯匹林可換用本藥,常用劑量25mg每天2~3次,每日100mg以上時易產生副作用。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瀉、胃潰瘍、頭痛、眩暈、精神抑鬱等。

⑶丙酸衍生物:是一類可以代替阿斯匹林的藥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與阿斯匹林相類似,療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常用劑量:布洛芬每天1.2~2.4g,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mg,每日2次。副作用有噁心、嘔吐、腹瀉、消化性潰瘍、胃腸道出血、頭痛及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如易激怒等。

⑷滅酸類藥物:為鄰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與阿斯匹林相仿。抗類酸每次250mg,每日3~4次。氯滅酸每次200~40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及食欲不振等。偶有皮疹,腎功能損害,頭痛等。

2.金製劑 目前公認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有肯定療效。常用硫代蘋果酸金鈉(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用法第一周10mg肌注,第二周25mg。若無不良反應,以後每周50mg。總量達300~700mg時多數病人即開始見效,總量達600~1000mg時病情可獲穩定改善。維持量每月50mg。因停藥後有復發可能,國外有用維持量多年,直線終身者。金製劑用藥愈早,效果愈著。金製劑的作用慢,3~6個月始見效,不宜與免疫抑制劑或細胞毒藥物並用。若治療過程中總量已達1000mg,而病情無改善時,應停藥。口服金製劑效果與金注射劑相似。副作用有大便次數增多,皮疹,口腔炎,緊損害等,停藥後可恢復。

口服金製劑金諾芬(Auranofin)是一種磷化氫金的羥基化合物。劑量為6mg每日一次,2~3月後開始見效。對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療效較好。副作用比注射劑輕,常見為腹瀉,但為一過性,緩解顯效率62.8%。

3.青黴胺 是一種含巰基的胺基酸藥物,治療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效果。它能選擇性抑制某些免疫細胞使IgG及IgM減少。副作用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蛋白尿,過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視神經炎,肌無力,轉氨酶增高等。用法第一個月每天口服250mg,第二個月每次250mg,每日2次。無明顯效果第三個月每次250mg,每日三次。每次總劑量達750mg為最大劑量。多數在3個月內臨床症狀改善,症狀改善後用小劑量維持,療程約一年。

4.氯喹 有一定抗風濕作用,但顯效甚慢,常6周至6個月才能達到最大療效。可作為水楊酸製劑或遞減皮質類固醇劑量時的輔助藥物。每次口服250~500mg,每日2次。療程中常有較多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和食慾減退等。長期套用須注意視網膜的退行性變和視神經萎縮等。

5.左旋咪唑 可減輕疼痛、縮短關節僵硬的時間。劑量為第一擊50mg,每日1次,第二周50mg,每日2次,第三周50mg,每日3次。副作用有眩暈、噁心、過敏性皮疹、視力減退、嗜睡、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蛋白尿等。

6.免疫抑制劑 適用在其它藥物無效的嚴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停藥情況下或激素減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mg,每日2~3次。環磷醯胺每次50mg,每日2次。特症狀或實驗室檢查有所改善後,逐漸減量。維持量為原治療量的1/2~2/3。連續用3~6個月。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細胞及血小板下降,肝臟毒性損害及消化道反應、脫髮、閉經、出血性拼膀光炎等。

氨甲蝶呤(MTX) 有免疫抑制與抗炎症作用,可降血沉,改善骨侵蝕,每周5~15mg肌注或口服,3個月為一療程。副作用有厭食、噁心、嘔吐、口腔炎、脫髮、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藥物性間質性肺炎與皮疹。可能成為繼金和青黴胺之後被選用的另一緩解性藥物。

7.腎上腺皮質激素 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關節腫痛,控制炎症,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對病因和發病機理毫無影響。一旦停藥短期仙即復發。對RF、血沉和貧血也無改善。長期套用可導致嚴重副作用,因此不作為常規治療,僅限於嚴重血管炎引起關節外損害而影響理要器官功能者,如眼部併發症有引起失明危險者,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者,心臟傳導阻滯,關節有持續性活動性滑膜炎等可短期套用,或經NSAIDS、青黴胺等治療效果不好,症狀重,影響日常生活,可在原有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小劑量皮質類固醇。發奏效不著可酌情增加。症狀控制後應逐步減量至最小維持量。

醋酸氫代潑尼松混懸液可作局部關節腔內注射,適用於某些單個大關節頑固性病變,每次關節腔內注射25~50mg,嚴防關節腔內感染和骨質破壞。去炎舒松特丁乙酸酯,是一種適合關節內給藥的長效皮質類固醇,一次量為10mg,膝關節為30mg。

8.雷公藤 經國內多年臨床套用和實驗研究有良好療效。有非甾類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或細胞毒作用,可以改善症狀,使血沉和RF效價降低,雷公藤多甙60mg/d,1~4周可出現臨床效果。副作用有女性月經不調及停經,男性精子數量減少,皮疹,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腹痛腹瀉等。停藥後可消除。

昆明山海棠,作用與雷公藤相似,每次2~3片,每天3次。療程3~6月以上。副作用頭昏、口乾、咽痛、食慾減退、腹痛、閉經。

9.其它治療 胸腺素、血漿去除療法等尚待探索。

10.木瓜50g、當歸50g、牛膝50g、杜仲50g、續斷60g、甘草20g、伸筋草50g 雞血藤80g、地黃50g、紅花50g、獨活、60g、千年健50g、桑寄生50g、元胡50g,以上藥材加入10斤酒浸泡10天后飲用。一次20ml,每日3次,飯後服。感冒上火時忌服。

患者飲食

不宜食物

一、高脂肪類食物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禁忌。

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能產生酮體,而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類食物,如牛奶、肥肉等,炒菜、燒湯也宜少放油。

二、海產類食物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能多吃。

病人不宜多吃海產品,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症狀加重。

三、過酸、過鹹類的食品也不利於疾病的好轉。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不宜多吃過酸、過鹹類食品,如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則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離,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症狀。同樣,若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鹹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患者的症狀。

飲食注意事項

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後,一部分病人認為此病與身體素質有關,因此儘可能地多吃自己認為有營養的食物。還有一部分病人聽說本病與身體裡的變態反應有關,因而擔心食物過敏會引起發病或加速病情發展,所以夏天不敢吃冷飲,平時飲食不敢吃魚、蝦、雞蛋、豆腐、海產品,以至食譜單調,營養不全面。

首先,對過去曾明顯誘發和加重自己病情的食物應該避免食用,其他食物都可以吃,飲食最重要的是飲食豐富,不能太單一,這樣才能保證營養全面、合理。當然,不要過多吃肥膩食物、海產品及過酸、過鹹的食品。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個慢性疾病,病人處於長時間的慢性消耗中,因此,要注意改善病人的營養攝入,促進病人食慾。要注意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還應注意菜看的色香味,也可以增加餐飲量或次數,以供給足夠的熱能。

飲食偏方

1、山楂樹根(皮):用山楂樹根(或皮)40克~50克,煎湯服用,亦可食用山楂果。有舒筋活絡的作用。治療類風濕痹症。

2、橄欖: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洗淨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症,手足麻木等。

3、大棗:拒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作用。可作為零食或燉湯食用。常用於類風濕病人的脾胃虛弱、倦怠乏力、血虛、精神恍惚、心神不安等。

4、蓮子:味甘澀,性平,拒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可鮮食,也可乾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