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名>,
額頭 [forehead]
顙,額也。從頁,桑聲。——東漢·許慎《說文》
中夏謂之額,東齊謂之顙。——《方計》
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顙。——《莊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可使過顙。——《孟子》
河目龍顙。——《孔子家語·困誓》
靨輔在頰則好,在顙則醜。——西漢·劉安《淮南子》
八世生公(袁可立)。生有異姿,廣顙稀眉。——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更有家臣一人,姓陽名虎,字貨,生得鴛肩巨顙,身長九尺有餘,勇力過人,智謀百出。”
又如:顙骨(額骨);顙泚(額上汗淋淋。借指心中惶惶不安);顙汗(額頭上冒汗)
頭 [head]
修鱗脫遠枝,巨顙拆老拳。——唐·杜甫《義鶻》
喉嚨;嗓子 [throat]。如:顙根(喉的後部);顙子眼(喉嚨眼);顙根軸子(即人體咽喉與食管部位);顙子(喉嚨)
顙道
服裝技術中通過捏進和摺疊面料的一個量,讓面料形成立體效果的特殊結構。
顙
sǎng
<動>
“稽顙”的省稱,即叩頭、磕頭 [kowtow;kotow]
拜稽顙。——《儀禮·士喪禮》。注:“頭觸地。”
再拜顙。——《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蘇朗切,桑上聲。《玉篇》額也。《易·說卦》震其於馬也為的顙。《又》巽其於人也為廣顙。《儀禮·士喪禮》主人哭拜稽顙。《注》頭觸地無容。《揚子·方言》、頟、顏,顙也。
又《集韻》《韻會》蘇郞切,音桑。義同。《易林》鬣黑顙,東歸高鄕。《魏文帝·東巡觀兵詩》古公宅岐邑,實始翦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