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綠香泉古井

地脈潛通淇澳水,年芳元襲菊潭花。 地脈句:綠香泉古井之水與淇澳之水地脈暗通。 伍常,不詳。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題綠香泉古井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伍 常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

冷冷終不溷塵沙,淘汰工夫歲每加。
地脈潛通淇澳水,年芳元襲菊潭花。
靈湫靜貯波千頃,餘瀝兼沾郡幾家。
我欲鬃瓢於此過,帶將一滴及天涯。

注 釋

題註:此為明朝人伍常應屬為“綠香泉”古井所題的一首詩。《綠香泉卷山水》原為一幅畫。清·姚際恆《好古堂家藏書畫記》(卷上)記載:“朱宗儒(南宋進士,字師孟,浙江義烏人)綠香泉卷山水。初不經意,草草而成。絕類沈石田(中國明代畫家),前於鵬書‘綠香泉’三字,弘治(明孝宗朱佑樘年號1488-1506)中嘉興鄒汝平歸東邱,掘古井,得泉甘冽,名‘綠香泉’,乞名人為圖及詩文,題?其事。凡十有九人。今錄其九。“冷冷終不溷塵沙,淘汰工夫歲每加,地脈潛通淇澳水,年芳元襲菊潭花,靈湫靜貯波千頃,餘瀝兼沾郡幾家,我欲鬃瓢於此過,帶將一滴及天涯。”伍常“乘驄坊里綠香泉,甃井清冷故宛然。味入茶經甘若醴,光生瑤玉碧於天。銀床金乾虛雲美,雪乳丹砂亦浪傳。好事東邱增盛事,地靈還藉主人賢。”屠勛“苦窊不出河濱器,地令人靈似有之。今日綠香泉上坐,百年高興有誰知。”趙遷“萬物遭逢何不有,誰知古井易佳名。色隨綠茗增春韻,味助香醪作聖清。採石江邊真下品,陸家譜里更新評。地靈可為東邱子,病渴相如最系情。”呂?“伊優金索轉銀床,滿引瑤池碧玉香。聞說一杯甘似蜜,與君相結賦滄浪。”唐寅“可湘可濯可通神,石甃何年作新新。一色莫分波底樹,三春知潤泮中芹。天文東井吾何據,地誌溫泉此是真。聞道子云能獻賦,乾坤回贊豈無人。”鄭緯“泛綠流香二美全,一泓開甃自何年。石苔冷沁梧桐月,林靄晴飄橘柚天。地有鴛湖來活水,譜從鴻漸續新篇,竹爐春茗時分試,想見東邱夜未眠。”馮蘭“最愛荊公詩句好,不圖先得我同然。於今寄語蟠龍道,莫向山腰水底眠。”張時泰“水流地中隨地出,出得其地始有名。譬如人亦有所託,托非其所空勞形。綠香泉也在地。地之靈,人之瑞。我歌綠香泉,無任感慨為君。”錢福。
冷冷:lěnglěng,寒涼的樣子。此指綠香泉水冰涼。
溷:hùn,骯髒,混濁。
淘汰:táotài,洗淨,洗去雜質。
歲每加:每年增加。
地脈句:綠香泉古井之水與淇澳之水地脈暗通。地脈,土地的脈絡,此指地下水相互連通的情況。潛,隱藏的,秘密地。淇澳水,淇澳之地的水,即淇河之水。淇澳,同淇奧,淇河岸彎曲處,古代衛國淇園所在地。淇河水質之佳歷來聞名,南朝梁詩人沈約《春詠》:“碧水復盈淇”。唐朝詩人李白:“淇水流碧玉”。北宋邵雍:“淇水清且泚”。南宋魏了翁:“淇水凝寒綠”。元朝詩人馬德華:“淇水日夜流……停舟嘆清絕”。明朝詩人張維藩:“其二歌曰淇之水,湜湜其流無間已,我侯不染半塵埃,與爾無痕清見底”。
年芳句:綠香泉之明媚春色與菊水之花一脈相承。年芳,指美好的春色。菊潭,即菊水。《荊州記》載:“南陽酈縣(今河南內鄉縣)北八里有菊水,水極甘馨。谷中三十家,不復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十三十,中壽百餘,七十以為早夭。”每到菊月(農曆九月),山川坡嶺野菊盛開,金燦燦一片,清澈的溪流飄著菊香。
靈湫:língqiū,深潭,大水池。古時以為大池中往往多靈物,故稱。此喻綠香泉之水。
靜貯:靜靜地貯藏著。
餘瀝:yúlì,剩酒,比喻他人所剩餘的一點利益。
沾:zhān,浸濕、浸潤,使沾得利益,得到恩惠。
鬃瓢:疑應為“簞瓢”或“瓠瓢”。簞瓢,dānpiáo,盛飯食的簞和盛飲料的瓢,有“簞食瓢飲”之謂。
瓠瓢,用葫蘆剖制而成的盛器。若“鬃瓢”無誤,不知何解。

作者簡介

伍常,不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