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潤縣張維藩
張維藩,字介人,河北省豐潤縣人。少年時在家耕地,在私塾讀過書,並在本縣上了一年高小,因家境生活困難,考入保定陸軍學校,繼而升入青河陸軍中學,在校期間加入同盟會,在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分配在12師輜重營任排長。為繼續深造,又考入北京陸軍大學。1922年畢業後,分配在馮玉祥部隊任參謀。宋哲元在西北軍中任師長時,將張維藩調至該師任參謀長,宋哲元代陝西省主席時,張維藩兼陝西省建設廳長(1929.2—1930.11)。後成立第二十九軍。宋哲元任軍長,張維藩任參謀長。1932年8月,宋哲元兼任察哈爾省主席時,張維藩兼察哈爾省建設廳長。1933年3月,二十九軍奉命調至長城喜峰口前線抗日,張隨軍行動,協助宋哲元指揮、制定作戰計畫。1935年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張維藩辭去二十九軍參謀長職務,宋哲元委任張維藩為二十九軍總參議,兼任平綏鐵路局局長。
七七事變前,華北形勢緊張,宋哲元由於政治原因回山東,離北平之前,委託張維藩主持二十九軍軍務及部署抵禦日寇。
七七事變中,宋哲元確定了許多抗日的決策和決定,對全軍發布的抗日守土命令是由張維藩起草的。
抗戰開始後,張維藩隨二十九軍抗戰。二十九軍改為第一集團軍,宋哲元任第一集團軍司令時,張維藩任司令部參謀長。1946年抗戰勝利後,張維藩至北京閒居。
1963年7月,張維藩逝世於北京。
清徐縣張維藩
張維藩(1865—1942),奶名春兒,出生於清徐縣西馬峪村沙河的一戶世代果農兼餞工的家庭,其父輩即以此為生。叔父張錫玉、張錫珠人稱“拐三、拐四”師傅,是當地的名果農兼廚師。城裡關外、沿山一帶的人們,凡辦婚喪喜慶,擺席設宴,非他兄弟莫屬,父張錫銘是邊山葡果區果農。張維藩從小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影響下成長,他幼時念過兩冬私塾,讀書時間不長,識字卻不少。他用七個銅錢運算加、減、乘、除又快又準,有時竟比珠算還快。張維藩從小跟著父親到葡萄園、果樹地玩耍,到十來歲時參加一些種植葡萄的輕體力勞動。十二三歲就直接參與由春夏到秋冬的放圪堆、拉要子(架繩)、架葡萄、割要兒、扎葡萄、定芽、剝、切、科、埋的全過程。栽培時遇到不懂的事,總要追根究底,有時父親回答不了他就找其他老果農問個明白。經過數年深研。清光緒十四年(1888),二十剛出頭的張維藩創出乾“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別人熏制一斤葡乾用五六斤鮮葡萄,他只用四斤,而且色澤鮮亮,乾濕適度,甜酸可口,不但當地暢銷不衰,還遠銷東北三省,成為東北探親友看病人的饋贈佳品。張維藩還兼當餞工。做餞工在舊社會被人看不起,父輩不願讓他學,做餞工活兒時指使他乾別的,而張維藩常常是儘快完成交給自己的活兒後,再偷偷學習餞工技術。為了學習一種蜜餞製作法,數九嚴冬他爬到房檐上,從窗戶偷看,然後背著人試驗,經過三年鑽研,他制出的蜜餞超過父輩。叔父拐三知道後苦笑著說:“若要富,子超父,這技術有人接班了。”從此張維藩成為張家新一代餞工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