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

《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句寫故地重訪,寫出對環境的熟悉和親切感,後兩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樹以動人的情感,表現了詩人對故地的深厚感情。此詩言短意長,語淺情深。

作品原文

題平陽郡汾橋邊柳樹

此地曾居住,今來宛似歸 。

可憐汾上柳 ,相見也依依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一本詩題無“平陽郡”。平陽郡,今山西省臨汾。

⑵宛似:好象。歸:回到家裡。

⑶可憐:可愛。

⑷依依:形容柳樹對人依依惜別的情態。

白話譯文

我故地重遊,宛若以前從外地回家。汾河岸上裊娜垂柳,似乎還識舊人,欲著人衣,依依難捨。

創作背景

岑參曾於天寶五、六載(746—747)游晉、絳,此詩當作於此時。一本題下有注“參曾居此郡八九年”,可知這首詩是作者重回舊地有感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人重遊小時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湧上心頭。詩人感慨萬千,浮想聯翩,千頭萬緒,欲言還止,而詩人只擷取河邊楊柳意象來傳情達意。

這是一首詠物詩,所詠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舊地的歡快喜。柳樹本是一種沒有感情的植物,而詩中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樹以動人的情感。詩的語言很平常,如說白話,可是一個“歸”字寫出了詩人對舊居的懷戀,故地重訪,就像當年回家一樣,自然而然,信步走來,寫出對環境的熟悉和親切感。舊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樣樸實真切,親在骨子裡。就連汾河邊的柳樹,微風拂來,依依流連,像是對作者打招呼,親昵可愛。

詩的後兩句比擬手法新穎、別致。特別是“也依依”三個字,不僅寫出了柳樹的嬌娜可愛,而且把柳樹對作者的不捨之情、留戀之意,生動地表達出來。而這種動人的話態,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題中“平陽郡”的心境的具體寫照,是“宛似歸”的形象描繪。這種物與情、情與境交織在一起的描寫。創造出完美的藝術形象,使所詠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歷歷可睹。而且不正面說自己見到河邊柳樹生起依依之情,卻說柳對人依依,對面下筆,賦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詩中平添一種感情交流的溫馨之情,藝術效果高超。

詩人擷取河邊楊柳意象來傳情達意。自古即有折楊柳送別的風俗,古詩中亦屢見不鮮,詩人能化陳出新,意巧語奇。詩中即濃縮了詩人哽咽難述的追懷,記載著詩人當初與舊鄰長亭送別、依依不捨的動人畫面,也凝聚著詩人對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長,語淺而情深,楊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動,俏如麗人,直有畫面效果。

名家評價

清·王堯衢《唐詩解》:言柳之有情,人之無情,可想此正詩人托興處。

清·劉宏煦《唐詩真趣編》:意不在汾上樹,家園情切耳。賈島之“卻望并州是故鄉”,豈真憶并州耶?

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唐代詩人。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後又往來於北庭、輪台間。官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因世稱岑嘉州。卒於成都。其詩長於七言歌行。所作題材廣泛,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