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
源流一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的後代,以國名為氏。據《通志·氏族略》及《文獻通考》等資料所載,周武王有弟叔穎被封於賴國,至魯昭公四年為楚靈王所滅,其後以國名為氏。史稱賴氏正宗。是為河南賴氏。源流二
出自姜姓,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以國名為氏。據《中國史稿》、《炎黃源流史》等資料所載,炎帝後裔有四支,屬於古羌族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時烈與厲通,又音賴、故烈山氏、厲山氏、賴山氏皆同。古時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後有一支東遷,於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依附於商朝。周武王伐商時,賴人南遷,後來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號,為賴子國(今河南省息縣包信鎮)。春秋魯昭公四年,楚靈王滅之,其族人遷至鄢地,其後裔以國名為氏,稱賴氏。是為湖北或河南賴氏。
源流三
源自少數民族有賴姓:
①阿昌族賴姓源於阿昌語“喇來”,因其尾音與漢語“賴”字諧音,故姓賴。
②另外滿、台灣土著、蒙古等少數民族均有賴姓。
遷徙分布
歷史記載
據《姓氏考略》所載,最早的賴姓家族,居於古代潁川(今河南禹州)一帶,為周武王之弟叔穎後裔。秦漢時期,賴姓已有遷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載:“漢有交趾(今越南河內市西北)太守賴先,蜀零陵(今屬湖南省)太守賴文。”這一時期,居於潁川的賴姓發展最旺,是為“潁川郡”。
魏晉南北朝時,賴姓加入了為躲避紛亂由北方而南遷的隊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蘇、廣東等省均有賴姓足跡。據《賴氏族譜》所載,東晉有賴忠誠任虔州(今屬江西省)知府,後人賴光遷居松陽(今屬浙江省),到賴遇時已成當地一大郡望,晉安帝親題“松陽郡”賜予賴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陽”為郡號,並尊賴光為開基始祖。另外,賴光後人有遷居江西者,且在當地發展成為大郡望,治郡為南康郡。
隋唐時期,政清民和,賴姓繁衍愈盛,各支脈競相延伸,蔥蘢郁茂。宋元時期,賴姓又有大量南遷者,可以說是賴姓歷史上繼南北朝之後的又一次大遷徙。這次南遷,使得發源於中原河南之地的賴姓更加稱盛於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賴姓有一支在河南武陟繁盛起來,治郡為河內郡。明朝初年,賴姓又有遷居於四川、雲南一帶者,並且多數融入阿昌族。
早在明朝末年賴氏就出現在台灣。由於大陸賴姓遷台較早,數百年來,賴姓在台灣得到了較快的繁衍滋長,成為台灣省族人較多的姓氏之一。追溯台灣賴姓之源,同大陸的賴姓一樣,同宗於中原。他們是福建、廣東的賴氏先人之後移居去的,據台灣<賴氏族譜>:“其由潁川繼遷松陽,自莊公始······莊之子遇,遂以松陽為君·····”;台中賴羅傳宗親會的資料也載:“泊州世祖燦生七子,其中二子仍居松陽,餘五子均遷江西,其留居松陽者,其後一部分始遷福建,先後散播於汀州、寧化、上杭、永定、吉田、延平、永安、南靖、詔安、平和等地。至四十九世祖顯益、顯祖延顯,原居詔安縣官坡鄉,生五子,長子卜隆居平和縣心田鄉,遂為心田一世祖,次子卜英及五子卜羅,均留詔安原籍,三子卜芬移居平葛竹鄉,四子卜茂則遷平和安厚鄉,亦各為當地賴氏開基祖。其後裔孫之渡台者,以平和、心田鄉為最多,葛竹、安厚次之,大埔、揭陽、饒平又次之。”到台賴氏分別由福建和廣東遷居。福建這支來源於泉州,入台後多居於沙鹿、鹿港、清水、台南、高雄等地。來自廣東的這支,多源於饒平、大埔,入台後多居中部和北部的新竹、苗栗、桃園、台中等地。台中賴姓始祖叫賴雲從,為唐末入閩的後代。乾隆年間從漳州移居台中三份埔的。
郡望堂號
郡望
潁川郡:秦王政17年置郡。治陽翟(今河南禹州),相當今河南登封、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以北縣地。此支賴氏,其開基始祖為叔穎。
南康郡:晉太康三年置郡。東晉移治贛縣,相當今江西省南康、贛縣、興國、寧都以南地。此支賴氏,為賴光之後。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以北原陽縣。
河內郡:楚漢置郡。相當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地區。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陽)。
松陽郡:舊縣名,在今浙江省西南部,1958年撤消,併入遂昌縣。此支賴氏,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賴光。賴光3世孫遇公,晉寧康年間任江東太守,上書朝廷,晉帝御筆親書《松陽郡》封松陽為郡。明成化二十二年江西賴氏宗族共同商定尊遇公為江西賴氏始祖,稱松陽賴氏。
堂號
潁川堂:賴氏族譜載:“賴氏之先本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三子仲叔九代之孫穎公。宣王時錫封潁川,是為賴國。潁公之後,計十四世而國並於楚,子孫遂隱居潁川,以賴為姓,以潁川為郡焉。”故潁川為賴氏發祥之地,堂號潁川源此。潁川,考其地在今河南省信陽縣。
秘書堂:唐代賴棐,從小聰明,7歲會寫文章。20歲通九經百家之言。乾元中,中了進士,拜崇文館校書郎。他不願乾,退居鄉里,人們把他的家叫做“秘書里”。
此外,賴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南康堂”、“河南堂”、“西川堂”、“松陽堂”、“五常堂”、“五美堂”、“錫美堂”、“懷德堂”、“積善堂”、“思敬堂”、“水聲堂”等。
宗族特徵
1、賴姓是一個發源於北方,而在歷史演進中成為以廣東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
2、賴姓人才輩出,尤以宋明兩代江西萬安為盛,故有:“一縣兩代人才多,江西萬安賴氏興”的佳話流傳於世。
3、賴姓字行嚴謹,寓意深遠。如民國時抄本《賴氏家譜》中有福建賴姓一支字行為:“壽福承祖澤,光宗寄昆賢。”
門楣題辭
秘書世第
“秘書世第”題辭出自賴氏第五十四世祖妙通公。族譜載:“西漢平帝時,以文學選舉官任秘書郎,升崇政殿大學士,仕至嘉議大夫贈太子太師。”晉朝右軍王羲之為之作象贊曰:“忠心報主,直義純良,凌煙閣士,四海稱長。”
通用聯
四言
秘書歸里;
御史敢言。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雩都人賴菜,字忱甫,七歲能寫文章,十五歲通曉九經及諸子百家。乾元年間中進士後,授官崇文館校書郎,不去就任,退居田裡,人稱他住的地方為秘書里。下典指說明代廣昌人賴瑛,字世傑,永樂年間進士,官御史,剛直坦正,遇事敢言。後官至參政。
秘書世第;
積善家聲。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賴氏宗祠通用堂聯。
秘書世德;
御史家聲。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賴氏宗祠通用堂聯。
松陽世德;
潁水家聲。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賴氏宗祠通用堂聯。
志匡王室;
名噪秘書。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賴棐事典,下聯典指明賴瑛事典。
水源木本;
聲遠韻長。
——佚名撰廣東省羅定縣[今市]賴氏宗祠水聲堂通用聯
五言
好古家聲遠;
秘書衍族長。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賴氏宗祠“秘書堂”堂聯。
七言
秘書遺後家聲遠;
好古傳芳世澤長。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賴氏宗祠“秘書堂”堂聯。
思親篤念光前哲;
敬祖虔誠蔭後賢。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賴氏宗祠“思敬堂”堂聯。
八言以上
致信致誠,秘書世德;
愛親愛族,好古家聲。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福建省賴氏宗祠大廳正柱聯]
此聯為賴氏宗祠“秘書堂”堂聯。
追本溯源,千秋思祖德;
承前啟後,萬代念宗功。
——賴氏適中宗親撰賴姓宗祠通用聯[福建省賴氏宗祠]
此聯為賴氏宗祠“秘書堂”堂聯。
懷恩我祖克勤古儉以光門第;
德願兒孫×是則效丕振家聲。
——佚名撰台灣省台中市北屯區軍功寮賴氏宗祠“五美堂”堂聯
賴姓族人位於軍功寮的五常堂,五常堂的門匾“順天應人”、“家存詩禮心存德”。軍功寮的開發與台中市四十張犁賴姓,族人淵源深厚,賴姓族人早期遷入以三分埔(今松竹里附近)與二分埔(今平田、平心裡附近)為根據地,賴家在台定居始於十五世的賴雲從公,歷史上記載賴姓族人的資料頗多,賴雲從先生所傳五子,即為人們所熟知的“五美”,其後人所建祠堂即稱為“五美堂”位於今松竹路上,而後賴姓十七世祖先賴日貴先生,生於嘉慶二十五年,因經營事業有成,遂援例捐貢生受“歲進士”銜,成為當時台中的大戶之一,到了乾隆末年,三十張犁的土地幾乎皆為賴姓族人所有。賴姓家族歷史輝煌,日據時期依舊顯赫,日據日據明治31年(1898年),賴氏先祖長榮公為賴氏“心田五美”之後代,由頭張遷居於今之二分埔,建有三合院原取名“懷德堂”廳堂有對聯。原三合院之門樓系以土埆建築,不很顯眼,日大正13年(1924年),其子賴崇仁依唐山地理師建議,另建新門樓於舊門樓之南,謂此後家業能飛黃騰達,取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以“積善”樓名,期勉後世子孫都能行善助人,樂善好施之意。而積善樓今為台中市定古蹟。軍功寮的賴姓族人為第二與第四房後代,在軍功里二鄰建成巷有一座賴姓五常堂,興建於日據時代,門前有日式庭園造景,是一座典型的三合院建築,內在建築古色古香,饒富趣味,歷經“九·二一”(1999年)地震的摧殘,至今房屋外觀仍保持得相當完整,現仍為賴姓族人居住。日據時期軍功一帶的賴姓族人多以菸草事業為主,而熏仔的栽種與烘熏曾經是大坑、軍功寮及廍子一帶重要的產業,昔時太子樓(煙樓)的數量即代表財富的象徵,而軍功寮一帶的煙寮,幾乎拿為賴姓族人所有。賴家是北屯區的大姓,從乾隆年間,賴氏先祖從漳州府
平和縣心田鄉老家移民渡海來台開始,即定居於三十張犁,從經營糖廍開始,逐漸拓展其事業版圖,而終成為地方首富。爾後,從三分埔、二分埔、賴厝乃至軍功寮、濁水巷一帶,都可見賴姓族人的趿跡,從日據時代至光復以後,賴姓族人一直是台中市的望族,時至今日仍居地方各項重要職位者,不勝枚舉,對地方發展及各項建設影響甚鉅。
潁水周封,綿延萬里裔孫傳四海;
松陽晉敕,勃發千秋業績布九州。
——佚名撰賴姓宗祠通用聯[福建省賴氏宗祠大廳口柱]
此聯為賴氏宗祠“秘書堂”堂聯。
念先人立身教家,不外綱常大節;
囑後裔繼志述事,毋忘忠孝初心。
——佚名撰台灣省台中市賴氏家廟“錫美堂”聯。
祖祠坐南未山兼丁,丁盛興華夏;
諸公面北艮水運財,才雄振國威。
——賴天慶撰賴姓宗祠通用聯[福建省賴氏宗祠]
此聯為賴氏宗祠“秘書堂”堂聯。
平伐外夷功昭日月,脈自松陽根蒂固;
捍衛家國社稷安寧,源延潁水世澤長。
——賴漢良撰賴姓宗祠通用聯[福建省賴氏宗祠]
此聯為賴氏宗祠“秘書堂”堂聯
潁水蒼茫,流源長遠,好古傳芳遍華夏;
松陽勁翠,葉茂枝繁,秘書遺後逾環球。
——賴承華撰賴姓宗祠通用聯[福建省賴氏宗祠]
此聯為賴氏宗祠“秘書堂”堂聯。
先人原重和宗,從明水結廬,望雲每憶湖山宅;
小子何能耀祖?自丹墀鏇里,登堂猶帶御爐香。
——清·賴華鍾撰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鎮曲尺街賴氏家廟聯
此聯是位於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鎮曲尺街的賴氏家廟在清嘉慶年間改建竣工後,壬戌科進士賴華鍾回鄉探親祭祖時親筆所題,文字對仗工整精緻,字裡行間流露著對聯作者寒窗苦讀之後高中進士的喜悅之情和對故里、先人的懷念。對聯原是一副木刻金字長聯,掛在賴氏家廟的大廳上,可惜早已遺失。
對聯
貞節牌坊,為古時表揚守寡婦女,終生守一的堅貞風範而設。台灣全島現存的這類牌坊,共有七座,分布於台南、大甲、新竹、台北、北投、苗栗等地苗栗賴四娘節孝牌坊,為三級古蹟,坐落福星山。這座石坊原建於文昌祠側,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大地震後,因拓寬道路,遷建於南苗天害廟西側。1958年又因天雲廟改建,而移置貓狸(福星)山,整座牌坊,由石柱、石塊構成,古樸莊嚴。正面上方鎢有“聖旨”、“天旌節孝”及“台北府新竹縣貓貓街儒士劉金錫之妻賴氏節孝坊。光緒九年”字樣。兩側石柱上鐫有台北府知事陳星聚所撰對聯。另外尚有四幅頌讚賴氏的對聯,鐫刻在石柱的正面成背面。一副是新竹縣訓導劉鳴盛撰,一副是台澎道兼督學劉璈撰,另外兩首撰述的人芳名模糊不清。賴氏丈夫不幸去逝,她決意堅守“忠臣不事二生,烈女不嫁二夫”的古訓,抱璞守貞,矢志不嫁,守節盡孝,享壽八十三歲。夫弟舉人劉禎感佩四娘之孝節,以已長子世熙過繼為嗣。鄉人感念她節孝可風,於是呈請清廷旌表,光緒九年(1883年)奉準立坊,時年七十八。平心而論,這種爭議,並不妥切,軌歷史觀點言,任何一項古蹟古物古城古厝,都有它之所以形成的時代背景。我們不必以太嚴肅的學術角度去討論,想想這些受朝廷旌表的守節婦女,在她漫長人生旅程中,普獲有美好那么短暫,卻為守著那仿似有似無的情愛,煎熬數十載的更漏而無悔無怨,那份艱苦卓絕的貞烈,已足以讓人景仰與肯定,也證明了人世間的確曾經有過不變的愛情。
青年尚未婚,柏舟永矢;
百發能完節,楓陛榮褒。
——佚名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素履全貞直樹綱常萬古;
黃章寵錫九堪俎豆千秋。
——劉鳴盛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貞婦全夫直以苦衷補天憾;
待親訓子祇留奇行翼人倫。
——佚名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十四歲節齡守閨門,無慚一家忠義;
七八戴孝名傳史冊,增色兩代科名。
——陳星聚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想當年夫死身、婦死心,不死青孀留動節;
觀此日顯對人、幽對鬼,自對皓首得芳名。
——劉璈撰台灣省苗栗縣賴氏節孝坊聯
名人
歷史名人
賴布衣,賴先,賴瑛,賴禮,賴和,賴寧,賴文政,賴漢英,賴文光,賴秋實,賴璉,賴祖烈,
賴榮傳,賴傳珠,賴際發,賴少其,賴大超,賴俊,賴月華
賴裴
江西省雩都(今于都縣)人,唐乾元年間進士,被任命為崇文館校書郎,未赴,退居鄉里,人稱其所居之地為“秘書里”。
賴鏡
城西人,明代畫家,詩、書、畫俱精,時稱“三絕”。
賴祿孫
元朝寧化人(今屬浙江省),大孝子。延佑年間贛寇作亂,欲殺其母,祿孫以身蔽母曰:“寧殺我,勿傷我母。”其母病渴乏水,祿孫含唾煦之。
賴世隆
明朝清流人,宣德進士,官編修,曾獻策平定鄧茂作亂,招集散亡盜賊十餘萬,功勳卓著。
賴傳珠(1910-1965)江西省贛縣人。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賴毅(1903-1989),湖南省平江縣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賴達元(1917-——),江西省石城縣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賴光勛(1914-2003),福建省永定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賴春風(1913-1993),江西省寧岡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賴金彪(1906-1935),廣東省大埔縣人。閩東工農游擊第7支隊的創建者,革命烈士。
現代名人
文藝界:賴雅妍,賴琳恩,賴聲川,賴亞文,賴水清,賴廣昌,賴偉康,賴薇如,賴盈瑩,賴偉鋒,賴晶熙,賴良淦,賴國術
政治界:賴斌,賴清德,賴英照,賴峰偉,賴幸媛,賴國根,賴聯明
文化界:賴晨,賴德全,賴維波,賴慶國,賴建清,賴宗卯,賴俐華,賴有賢,賴楊剛
商業界:賴丹丹,賴振元,賴海建,賴霖楓
科學界:賴世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