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決策評估

領導決策評估

領導決策評估,是指對整個領導決策活動過程中的各種因果關係以及決策效果進行的評價。它涉及決策問題評估、決策規劃評估、決策執行評估、決策影響評估等一系列活動和內容。

評估必要性

在現實中,政府制定了決策,並投人人力、物力去實施,但是最終並未獲取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這就促使人們去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決策未能獲得成功和成效?由於對領導決策認識的偏差、決策環境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新問題的產生或由於決策人員的素質、決策資源等因素,可能使原有的決策目標無法達成,甚至產生副作用,引起不良的惡性循環。新問題的產生及其結果,更導致問題趨於嚴重和複雜化。因此,要求人們重新認識、發現問題的癥結,再做決策。這一切都要以原有決策的評估為依據。

對於決策者或領導者而言,制定決策、付諸實施、獲得成效,是領導績效的表現。決策者或領導者,應儘可能地表現出領導的績效以獲取人民的積極支持。對於民眾而言,任何一項決策,都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利益,他們也急於了解一項決策和最終實施狀況及結果,以及對自己利益的影響,這一切也只有通過決策評估來進行。

諸如上述問題,都說明進行決策評估的必要性。領導決策評估的主要目的,從科學的領導決策角度來說,是為了向領導決策者、執行者和其他有關人員提供有關決策的客觀信息和資料,以作為科學決策的依據,從而發展更有效和經濟的決策方案。

評估內容

由於評估者的著眼點、重點不同,決策評估就有不同的內容。依據決策評估的對象,我們將評估的內容分為三大類:預評估、過程評估、結果評估。核心內容在於結果評估。

預評估

預評估,從字面上來講,是提前進行分析與判斷的意思。具體地說,是在領導決策進行之前或在規劃階段,以及在執行不久或一段時間內,對有關事情進行分析與判斷。現代社會生活對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政府能夠超前預測出社會發展的態勢,社會大眾未來的需求和即將來臨的要應付的一系列問題,以便政府能通過一系列科學方法,預知情態,及時納入政府決策的議程,這便是預評估的主要內容。

過程評估

領導決策過程評估是對決策問題認定的整個過程、決策方案的設計和選擇過程,以及決策執行過程進行評估。簡單來說,過程評估是對整個領導決策行為進行系統、完整的評價,主要有三個方面:

1)決策目標評估,具體包括目標的確定是否具有科學依據,目標明確程度,目標是否具體,目標體系的完整程度、平衡程度,目標是否恰當、客觀,是否具有衡量目標達成的具體標準。

2)決策規劃評估,具體包括相關的單位和人員是否均參與了決策規劃;在決策規劃中,是否將主要的相關因素均考慮進去;是否將相關信息資料收集齊全;決策方式是否妥當;決策是否遵循科學程式;決策規劃是否採用科學方法;領導決策體制是否健全、責任明確。

3)決策執行評估,領導決策執行評估所涉及,的行為主要包括:存在性,即執行決策的條件是否存在,存在的程度如何。這些主要條件包括執行人員的安排、資金的籌集和組織設施等。覆蓋面,即執行機構是否已涉及或達到決策方案所期望的對象或實施領域。

執行力,指有效貫徹決策的程度,包括工作效率、績效。一般性,指在執行決策的過程中所採用的各種措施是否按照決策設計的內容進行。副作用,指決策執行對非決策對象的影響,以及因執行因素而產生的副作用。

結果評估

決策結果評估是整個決策評估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政府的決策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是否實現其效果,只有通過結果評估才能表現出來。一項決策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也只能通過結果評估表現出來。結果評估是延續、終止一項決策的依據,也是新一輪決策循環過程的開端。

決策結果是決策執行後解決某一社會問題,滿足決策對象需求的程度以及對社會系統、政治系統及其環境發生的影響的總稱,就是某一項決策對個人、團體、社會、自然環境、政治系統的結構與運行方式、政治系統的輸入和輸出等方面所引起的變化。簡言之,即對社會環境的作用效果。具體來說,決策影響包括對社會公共問題的直接作用效果;決策的連帶效果;決策的歷時效果,即決策影響的時效問題;決策的系統性影響。

評估方法

領導決策評估的途徑選擇,取決於決策問題的性質和評估方法的可行性。一般而言,有下列幾種途徑。

聽證法

這是最為普通的評估方法,是領導者或領導機關的成員就有關決策完成的情況質詢行政人員。通常是由決策執行者寫出並提供有關報告。但是,這個報告可能是非客觀的、可能出現誇大成績,少報失誤和損失的情況。

與專門的標準相比較

專門的標準是指由專門機構研究制定的專門用以衡量績效的指標,這些標準通常表現了較為理想的產出水平。如每個教師教導學生的數目,每1000個人中醫院病床的數目。但這樣的比較只是著眼於決策的產出,而未能涉及政府活動對目標群體或非目標群體的影響程度。另外,這些標準往往也是理想化的,與現實有些距離。

民意調查與測驗

這是為了了解民眾對政府決策執行情況的態度、意見而進行的調查和測驗。民意調查與測驗一般是選擇一定數量的調查對象,徵求他們對政府決策執行效果的意見,做出統計與說明。民意調查與測驗一般採用“信訪法”和“面詢法”。其基本程式是:設計方案、抽樣、擬定意見徵詢表、發信、打電話或派員面詢意見、整理、統計、分析、綜合調查結果。

前後比較

這是評估政策影響最普通的方法之一。政府決策的影響程度,就是決策對象接受決策前後的變化值之差。但是,這僅是粗略估計,因為很難分清楚變化的結果是由決策本身引起的,還是由於其他因素引起的。

理想與實際比較法

在規劃決策時,人們都希望決策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和效果,因而有一定的意向。在決策執行之後,可以將實際發生的效果與理想狀態(意向)相比較實際效果減去理想效果便得出決策的影響和效果。這裡,關鍵的問題是理想中的標準一定要客觀,否則無法得出準確的結論。

影響和不受影響民眾比較法

全稱受決策影響的目標群體與不受決策影響的群體比較法

這個方法是把參與到決策中的人與未參與決策的人,或將受決策影響的城市地區與未受決策影響的城市地區相比較。

類似方案比較法

就數個類似方案的實施結果進行比較,以觀其差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