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感召力的內涵與構成
亨利1949年提出成功領導者應具有十二點特質,包括成就欲強烈、敢於承擔責任、希望迎接工作的挑戰、組織能力強、自信心強等。美國學者吉賽利在20世紀60年代指出,領導者的特質與領導效率有關,凡自信心強而魄力大的領導者,成功機率較大;20世紀70年代,他又進一步提出了影響效率的五種激勵特徵和八種品格特徵。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羅賓斯認為,大多數人相信對於所有成功的領導者來說,都具備一系列一致而獨特的個性特點。研究發現,進取心、領導意願、正直與誠實、自信、智慧和具備與工作相關的知識對領導者尤為重要。
美國學者庫澤斯和波斯納在對近千家政府行政部門和企業進行三次詳細調查後,指出成功領導者最重要的四項特質是:誠實、有遠見、懂得鼓舞人心、能力卓越。
領導感召力的範圍
領導感召力的範圍目前對領導感召力的研究很多,理解也不盡相同。對領導理論的研究,感召力主要與領導理論中的領導特質理論和領導魅力論有關。
領導特質理論從領導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會因素等方面尋找領導者特有的品質。從19世紀末開始到加世紀60—70年代,特質研究形成了眾多理論觀點和假設。“特質是指一個人的行為中重複發生的規律性和趨勢”。個人之所以採用某種行為方式,與他們擁有的某些特質及其強度密切相關。如果組織能準確地識別人格特質以及擁有這些特質的個人,就能將更合適的人提拔到領導崗位上去,而如果讓合適的人居於領導崗位,組織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參見理察·哈格斯、羅伯特·吉納特、戈登·柯菲《領導學——在經驗積累中提升領導力》,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感召力與領導魅力論相關。馬克斯·韋伯曾對領導魅力進行過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認為:“魅力型統治按其先天的形式具有特別非凡的性質,是一種嚴格與個人即與個人的魅力品質的活用及其經受實踐考驗相聯繫的社會關係。”哈佛大學人類學家查爾斯·林德霍姆認為,魅力無論在哪種情況下,都涉及了“一種難以名狀的強有力的感情紐帶”。“魅力首先是一種關係,在這種關係中,領導者和追隨者的內在自我,是那樣緊緊地相互交織在一起”。美國領導學家托尼·亞歷山德拉在《魅力的七把鑰匙》一書中指出:“魅力是一種能力,通過你與他人在身體上、情感上以及理智上的相互接觸.從而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力。”我國學者張稼人認為魅力的主要含義有三點:①指人與人關係中的磁性心理表現;②指令人由衷順服的愉悅性意義;③指帶有多種因素的綜合的模糊表現,為一定程度的難以言喻的神秘性。張福墀、張煜長、杜寶海等學者比較系統地介紹與分析了感召力的內容,指出領導感召力是一個組織的領導者個人內在與外在素質的綜合表現,一方面體現為個人魅力,另一方面是對自我的認知,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達到超越自我的最高境界。
特質論和魅力論分別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領導者內在素質形成的重要性。這些內在素質的形成對增強領導者的感召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可以看出,無論是領導特質還是領導魅力,都不是單一的能力或素質,領導特質或魅力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的,是領導者的自我認知及其與被領導者互動關係的升華,是領導者自我修煉的結果。
領導感召力構成要素
一個領導者的感召力通常來自於以下方面:一是要有遠大的理想或願景、堅定的信念、對未來的夢想等
二是要有遠見,能夠看清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路徑, “領導者生活在未來”
三是要有人格魅力,具備外傾、可靠、隨和、情緒穩定、自信等特質
四是智商高,能力卓著,經歷非凡
五是充滿激情,願意和希望迎接挑戰,能夠帶領被領導者實現高遠的目標。
一、 領導者的理想和信念
理想是人們所嚮往、信仰和追求的奮鬥目標。信念是一個人認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在人的意識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觀念,是個體對理想深刻而有根據的堅信和履行義務的強烈責任感,是認識、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理想與信念在領導活動中至關重要,猶如燈塔指引著航船的方向。
領導者的理想代表了組織的目標,是領導者個人理想與組織理想互動整合的產物。卓越的領導者還能夠把被領導者的理想整合到自己的理想中,通過塑造共同願景來吸引和激勵被領導者。領導者的理想也內在地包括了領導者的價值觀,理想指明了領導者及其領導的組織的發展方向,價值觀則強調了實現理想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價值準則。
二、領導者的遠見
領導者是一個企業的龍頭,起著領導企業的作用,只有領導者具有遠見才能夠看清組織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路徑,引導企業向長遠的發展方向。
三、領導者的人格和自信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和能力等特徵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人格要素包括正直誠信、奉公守法、嚴於律己、堅定頑強等方面。自信是個人表現出來的一種相信自己的獨特魅力。
領導感召力實施的對象是個人或群體,實施感召的目的是要使所針對的個人或群體產生領導者所期望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應是個人或群體心悅誠服、自覺自愿的行為。領導者的人格和自信來源於內在的激勵與外在的培養。成功的人能夠積極地認識自我,這是取得成就的驅動力之一,也是開發自身才智潛力的重要途徑。人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將良好的人格和充分的自信結合起來,為成為創造性領導奠定基礎。對領導者來說,培養下屬的能力與自信心會使下屬覺得自己更富有競爭性、工作效率更高。領導者通過神態、語氣、姿勢、儀態等,無聲無息地、由里向外地散發魅力,這種魅力的力量是發自內心的對自己的信任以及對事業的堅信。樹立自信心是成為一名成功的領導者的良好基礎,領導者擁有自信,就能樹立令人信服的領導權威。
一個人的自信不是天生就具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的培養而產生的。領導者自信的形成本質上來自於其個人的實力,隨著領導者的成功決策,形成正反饋,增強了領導者的自信,也增強了下屬的信心。
四、領導者的智慧和閱歷
智慧是指人們對事物認識、辨析、處理的能力,即人認識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閱歷是指一個人的生活經歷與見識。
領導者往往具有超常的智力。智力是知識內化的產物。領導者通常都擁有廣博且結構合理的知識,這些知識積累是領導者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也是領導者智慧的源泉。領導者的智慧也來自於領導實踐。領導者大都具有豐富的閱歷,在各種情境(順境和逆境)中經受過鍛鍊,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五、領導者的激情和挑戰
激情是緣於人們對事物的強烈興趣與熱衷的表現。挑戰是個人敢於面對壓力與困難的一種能力。激情與挑戰在領導實踐中具有重要作用。領導者的激情包括對工作的激情、對人的激情和對組織目標的激情。富有激情是成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者的先決條件。它為領導者提供了堅持目標的動力,建立了一種表達對人們的熱愛與關懷的環境,點燃了領導者為更偉大的目標而努力的熱情。領導者富有激情,成為一種榜樣,使被領導者以領導者為目標,不斷地學習,起到了感召與吸引的作用。
挑戰是激情的產物。領導者往往走在時代前面,勇於和敢於迎接挑戰。大多數領導者總是樂於尋求富有意義的挑戰,希望做的事情能夠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領導者正是不斷地迎接挑戰,才使整個團隊擁有不竭的前進動力。領導者都是在面臨巨大阻力的時候能鼓動被領導者的人。領導者應當不斷地增強自己的挑戰意識,在競爭中提升自己的凝聚力,在應對危機中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卓越領導者為我們塑造了成功應對新挑戰的形象,堅信自己有能力對自己所面臨的形勢有所作為。所有成功的領導者都知道,挑戰是領導者成長的關鍵。同時,領導者要能夠面對持續性的挑戰,能夠周鏇於擁護者與反對者之間,能夠遊刃於不同的文化之中。
獲得領導感召力的基本要素
1、良好的政治素質是獲得領導感召力的基礎。良好的政治素質主要體現在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原則性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政治責任感。領導者只有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才能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這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是領導者政治素質的核心,有了這樣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領導者才能樹立起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才能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滿腔的政治熱情,為改革開放,發展社會生產力,造福人民而積極工作、無私奉獻,從而贏得人民民眾的信任、愛戴和尊敬。
2、為民眾謀利益是獲得領導感召力的關鍵。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共產黨人最根本的價值取向,也是社會主義領導者與其他社會的統治者最本質的區別。社會主義的領導者是人民民眾的公僕,必須遵照人民民眾的意志辦事,關心民眾的疾苦,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眾之所需,辦民眾之所盼。將維護人民民眾的利益,為人民民眾辦實事、辦好事作為自己的天職。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奉獻在前、獲取在後,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古訓作為自己人生的實踐。這是領導者獲得人民民眾信賴的根本,是獲得感召力的關鍵。
3、卓越的領導能力是獲得感召力的決定因素。
領導能力是指領導者擔負領導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本領。它主要包括縱觀全局的分析思考能力、多謀善斷的決策應變能力、統籌兼顧的指揮協調能力、知人善任的組織人事能力、能講會寫的語言表達能力、駕馭自如的情感自控能力等等,這些能力都是一個現代合格領導者所必須具有的素質和本領。領導者必須具有卓越的能力,才能準確地把握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作出正確的戰略選擇;才能駕馭改革的複雜局面,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加快改革、促進發展;才能將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新的階段。
4、高尚的道德品格是獲得領導感召力的保證。
“以德治國”是對古今中外治國經驗的全面總結和積極汲取,“以德治國”中的“德”首先是指領導者自身的道德建設。由於領導者特定的社會地位和作用,所以,領導道德是社會的主體道德。領導者的道德品格對於全社會的道德風氣具有導向作用,對於形成良好的道德環境具有規範和推動作用。因此,領導者的道德品格如何影響很大。有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精神;有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態度;有尊重他人、寬以待人的情懷;有嚴於律己、自知之明的品格;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領導者,才能樹立起高尚的人格形象,才能形成巨大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才能以德服人,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古人說:“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貪者,政之禍也,民之賊也。”由此可見,高尚的道德品格是獲得領導感召力、贏得事業成功的保證。
增強領導感召力的主要途徑
1、嚴以律己,為人表率。作為領導者要增強感召力,首先要嚴於律己。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對自己要高標準、嚴要求。要經常對照獲得領導感召力基本要素的各個方面嚴於解剖自己,找出差距、發奮努力,在領導活動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自我。只有嚴以律己才能成為民眾的表率、學習的榜樣。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做到嚴以律己,才能真正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2、溝通認同,贏得共識。
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通過一定的渠道或方式,相互敞開思想、交流感情、傳遞信息以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從而達到和睦相處,愉快合作的方式或方法。溝通是對差異的理解,是對別人的尊重。溝通是手段,是方法。溝通的目的是認同,是要贏得共識。只有當領導者得到下屬的認同、贏得共識後,領導者的決策、交給的任務、布置的工作,才能內化為下屬的意願,並為之努力奮鬥,積極工作,無私奉獻。由此可見,溝通認同,贏得共識將有助於增強領導者的感召力。
3、有效激勵,振奮精神。
激勵是實現領導意圖的重要途徑,是整個領導活動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制定決策要激勵下屬出謀獻策,實施決策更要激勵下屬努力奮鬥、積極工作。有效的激勵能振奮精神,凝聚人心,是個人和整個組織前進的持久動力。所謂激勵,是由“激”和“勵”兩個字結合而成的,激在前,勵在後,激是激發下屬的動機、熱情、智慧和潛能,領導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感召力,才能激有成效。所謂勵,就是鼓勵。對於兢兢業業、積極工作、貢獻突出的員工,領導者要給予表揚,給予獎勵,甚至給予提拔,鼓勵正確的行為,形成動力,強化下屬與組織目標一致的行為。領導活動的實踐證明,一切有效的激勵都將增強領導者的感召力。
4、為人正派、公道無私。
領導者面臨對廣大員工正確評價、合理使用、利益分配等一系列必須公正擺平的事情,而人們對於公正與否最為敏感。領導者如果不公正,最容易引起下屬的沮喪與反感,甚至導致消極對抗,嚴重時,可能激化矛盾,公開抗衡。這就要求領導者必須為人正派、公道無私。首先,領導者要有開闊的視野,一視同仁的公心,實事求是的精神,善於發現每一個下屬的長處、優點和成績,予以肯定,給予表揚或獎勵。對於下屬的缺點、過失更需要公正評價,以誠懇的態度加以引導,切忌背後議論下屬的短處。第二,領導者必須搞“五湖四海”,去掉私心,才能在用人的問題上堅持尊重人才,任人唯賢,公平競爭的原則,切忌任人唯親。第三,領導者面臨利益分配時,務必公正、公平、謹慎,堅持按貢獻、按效果、按質量、按政策的原則分配利益,切忌憑主觀臆斷、親疏好惡搞利益傾斜。實踐證明,凡為人正派、公道無私的領導者其感召力都會得到極大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