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頓國,是周武王滅商後於周朝時期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諸侯國之一,子爵,亦稱頓子國,都城在今河南商水縣頓國故城,後為陳國所迫南遷,號南頓(今河南項城南頓鎮),與陳國、項國、沈國等相鄰,春秋時期為楚國所滅。
頓國從公元前1046年建立,經歷了比較穩定的西周時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開始,在陳、楚、魯、宋、晉等大國爭霸中原的夾縫中艱難生存,或失或續,到公元前496年終為強楚所滅,存在了550年。頓國的存續,是西周至春秋時期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當時的歷史狀況。
歷史背景
古頓國為公元前1046年武王滅商後在淮水中上游地區分封的姬姓國之一。按照周代的封建官制,“王者之制祿者,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禮記·王制》)。頓國國君在史料中被稱作“頓子”,顯示頓為第四等的小國。頓國爵低疆狹,民寡勢弱.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一些大的諸侯國和新興的諸侯國開始相互攻伐。到了春秋時期,諸侯之間以大兼小,以強並弱,爭霸戰爭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