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應力錨固

預應力錨固

用施加預應力的錨桿或高強鋼絲束加固基岩或建築物的工程措施。阿爾及利亞於1934年在舍法爾重力壩(壩高37.5m,1882年建成)上首次採用預應力錨索方法加固。中國於1965年在加固安徽梅山水庫壩基時首次採用成功,隨後在湖南雙牌、安徽陳村、湖北葛洲壩、吉林白山和豐滿等工程中均曾套用。

預應力錨固

正文

預應力錨固的優點是:①在高邊坡或隧洞洞口明挖中採用,可增加邊坡穩定,從而減少開挖量,也為提前進洞創造條件;②可在水庫正常運行條件下用於混凝土壩體或壩基加固;③用於修補混凝土裂縫或缺陷,可將集中荷載分散到較大範圍內;④加固洞室,改善洞室的受力條件,如用於地下廠房的高邊牆支護等。這些優點使其在世界範圍內的水利工程中得到廣泛套用。
預應力錨固預應力錨固
預應力錨固主要由錨頭、錨束體及錨固段(又稱錨根或內錨頭)組成(見圖)。錨頭是用於張拉錨索和鎖定的構件,包括外錨頭、混凝土基座及墊板等。錨束體是連結內、外錨頭及承受張拉力的構件,由鋼筋或高強鋼絲束等組成。錨固段嵌固在錨孔底部,其作用是為張拉錨索提供錨固力;常用的有粘著式及機械式,需按照設計要求的方向、大小及錨固深度施工。當錨固段固定後,通過千斤頂對錨束體張拉,從而對基岩或建築物施加預壓應力,達到加固或改善其受力條件的目的。
預應力錨固的施工程式是:①造孔;②量測孔深、孔徑和偏斜度;③錨頭加工;④編索;⑤錨固段固定;⑥預拉、張拉和鎖定;⑦封孔灌漿。錨孔的方向可分為垂直孔、水平孔、傾斜孔和仰孔。鑽孔孔徑一般為 110~150mm。由於張拉後的壓縮變形、徐變、錨束材料的鬆弛、錨固段的滑移等原因,必然會產生預應力損失。因此,設計中應對預應力損失有合理的估算。一般在張拉過程中,採用預拉或反覆超張拉的方法,以達到調整應力,減少預應力損失的目的。有時在正式張拉之後還進行補償張拉。鋼索鎖定後一般用水泥灌漿封孔;當欲為補償預應力損失而進行重複張拉時,常採用瀝青等防滲材料封孔。
參考書目
 王沖編:《預應力錨固的施工》(水利水電施工叢書),水利電力出版社,北京,1987。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