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氣和中湯

順氣和中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五。具有清熱化痰,和胃降逆之功效。主治嘔吐翻胃,嘈雜吞酸。

歌訣

順氣和中即補中,再加辛芍蔓荊芎,體倦納呆神不足,氣虛頭痛服之蔭。

組成

半夏(制)六分(2g),白茯苓七分(2g),白朮(土炒)八分(3g),廣皮(鹽水浸,炒)一錢(3g),枳實(麩炒)五分(2g),甘草(炙)二分(1g),香附(醋炒)一錢(3g),山梔(薑汁炒黑)一錢(3g),神曲(炒)六分(2g),砂仁(炒)三分(1g),黃連(薑汁浸,曬乾,以豬膽汁拌炒)六分(2g)。

用法用量

上銼一劑。先以長流水入嬌泥攪,澄清,取水一鍾,加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入竹瀝、童便、薑汁,細細溫服,不拘時候。

功用

清熱化痰,和胃降逆。

主治

嘔吐翻胃,嘈雜吞酸。

加減化裁

心胃痛,加薑汁三匙;氣虛,加人參、黃芪各八分;血虛,加當歸七分,川芎五分;惱怒或氣不伸舒,加烏藥五分,木香三分;胸膈飽悶,加蘿蔔子(炒)六分;心下嘈雜吞酸,加吳茱萸四分,倍黃連、白朮;嘔吐不止,加藿香七分;大便閉結,加蘇子、麻仁、桃仁、杏仁,俱研如泥,每服一錢,白蜜調下。

附方

名稱:順氣和中湯

組成:黃耆一錢半,人參一錢,甘草(炙)七分,白朮、陳皮、當歸、白芍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細辛、蔓荊子、川芎各二分

用法:上㕮咀,作一服。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後溫服。一服減半,再服全愈。

主治:氣虛頭痛

出處:《衛生寶鑑》卷九

重要文獻摘要

《東醫寶鑑》:“順氣和中湯治嘔吐反胃,嘈雜吞酸,噎隔葉提水,心腹刺痛。陳皮鹽水炒、香附F醋炒、梔子薑汁炒黑各錢,白朮土炒八分,白獲蒼七分,半夏、神曲、黃連美汁浸曬乾豬膽汁拌炒各六分,積實五分,縮砂三分,甘草炙二分。上挫,作一貼,人姜三,長流水入黃土泥攪,澄清水煎,人竹瀝、童便、薑汁溫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