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潭村
響潭村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縣級示範村,針對自身特點,從解決農民增收難、飲水難、行路難和子女上學難入手,為農民辦實事,求實效,紮實推進全村的新農村建設。
一是發展水果產業,充實村民“錢袋子”。長期以來,茶葉收入是該村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農民增收渠道單一。為改變這一現狀,這幾年,該村利用村莊周圍的茶園、緩坡地間作種植桃、梨、李、石榴等果樹,大力發展水果產業,經過幾年努力,目前果園面積達到1000多畝,品種有十餘個。僅此一項,戶均增收1000多元。在今年建設新農村過程中,該村又在果園中鋪設沙石路,修建休憩亭,吸引城鎮居民來此休閒觀光,開展“品農家飯、采農家果、游農家園”的旅遊活動,為農民增收開闢新的渠道。
二是實施人畜飲水安全工程,淨化村民“水缸子”。一直以來,該村村民飲水均取之繞村而過的河中,既不衛生又不方便,能喝上潔淨、安全、衛生、方便的自來水,是該村祖祖輩輩人的夢想。今年,該村通過向上爭取,獲得項目扶持資金1.5萬元,同時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自籌資金7萬元,投入義務工100多個,修建自來水管網,從山上引來泉水,送到村民家中,村民從此告別了肩挑手提人畜用水的歷史。同時,該村還在每家每戶安上自來水錶,實行超額付費制度,鼓勵村民節約用水。
三是整治“髒、亂、差”現象,美化村莊“臉面子”。今年該村自籌資金5.9萬元,對全村1500多米長的村內街道實施水泥硬化。在配合村莊道路硬化過程中,該村積極進行拆違拆障,拆除有礙觀瞻的豬欄、牛棚、廁所十餘處,既美化村容村貌,又方便了村民出行。
四是修建中心國小,辦好子女“書包子”。該村過去有一所學校,但由於年久失修,一直處於危房狀態,子女上學的安全問題,一直是村民的“心病”。今年該村通過與旅居香港祖籍祁門的商人謝正先生取得聯繫,當看到家鄉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新農村建設,他十分感慨,很樂意為家鄉建設出一份力,由他捐資11.5萬元在該村建所高標準的中心國小三層教學樓。目前,中心國小教學樓主體工程已基本施工完畢,2007年新學期可交付使用。到那時,該村子女將享受到與城裡孩子一樣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他們也將與城裡學生在同一起跑線上展翅遠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