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響灣
從古德范村流淌過來的盤龍河,從村中流過,村中有個斷層,盤龍河在村中斷層處形成兩個瀑布,沖刷出兩個水灣,被村民稱為大響灣、小響灣。小響灣中有泉,即使是大旱年份,也從未乾過。大響灣形成一個池塘,夏日裡碧波蕩漾、垂柳依依。
盤龍河是牟汶河源頭,從北邊摩雲山流到響水灣村,灣上方是一片石板坡,河水從石板上流過,突然落入灣中,由於落差大,兩側又是陡峭的石樑,形成一個“擴音器”,水入灣中咚咚作響,被稱為響灣。雨季,響灣的水聲在幾里地外都能聽得見。村莊名稱便是由此而來。
村里老人說,由於響水灣一年四季水流不斷,旱季附近的村民都到響水灣來取水,而北面五個古德范村(東西南北古德范和欒家莊村)由於缺水,村里年輕人找媳婦都難。
響灣上有座橋,一條穿過村中的路由橋上而過,路邊牆內保存著一塊光緒年間的石碑。《施路碑記》云:“修補橋路、平治道途皆善舉,況此地當南北通衢……”碑文中記載了當地人和道士想方設法鋪路修橋的善舉。
南北通衢
響水灣村中的這條路是條古道,是古時齊國通往魯國的道路之一。舊時從泰安到萊蕪再到淄博都經過這裡,這條路從顏莊經過辛莊、楊家橫、桃園,到達響水灣,然後經過南文字,翻過山到張家台,再到博山。響水灣村在這條路上,這條路在古時是“南北通衢”。
這條古道從響水灣村中沿著盤龍河穿過,如今在路邊還能看出當年沿街店鋪的痕跡。83歲的張士廣老人說,以前,村里沿街店鋪林立,非常熱鬧。1958年修建了楊家橫水庫後,這條路就不通了。
由於村子位於古道上,村子裡南來北往的人多,在此落戶的人也就全國各地的都有,響水灣村500多口人,曾有過的姓氏就有近二十個。
古道經過村子,也給這裡帶來了外地文化,村裡的天主教堂就是最好的體現。
響水灣教堂
如今的響水灣村委會駐地以前是天主教教堂。當年在村中傳播天主教的是董法周父子。
董氏後人,如今86歲的董立善老人是天主教徒。據老人介紹,傳說前輩人到村南山峪打石頭時,打出一塊紅色圓石塊,聽人說這是“金葡萄”,便帶了去濟南分金爐鍊金。幾天后,當董家父子向分金爐討要金子時,分金爐的人說沒有煉出金子來,董家父子便到濟南府衙告狀。後來濟南洪家樓天主教的德國神甫出面幫其討回了“金葡萄”錢,董家父子返鄉後便傳播開了天主教。先發展其為弟子,後發展了幾戶陳姓村民為教徒。1908年德國人在響水灣村西嶺建起了這座天主教堂。萊蕪的天主教堂都稱楊莊陳家莊教堂是本堂。
響水灣教堂為歐式與中式相結合的四合院,占地近3000平方米,十四間,取名“聖母堂”。後來,天主教先後傳到了鄒家籃子、大英章、桃園等村。教堂內原有馬棚,鐘樓等。董立善老人說,他記事時,北屋神甫住,東廂房6間,信徒念經時用,西廂房是學堂。
教堂內的鐘樓在如今變電室的位置,每天清脆的鐘聲能傳出方圓十幾里,鐘身上的外文字母清晰可見,現保存在常莊村委大院內。
三元宮
古道給村莊帶來了外地文化,也繁榮了本地文化。村中的三元宮就是體現。
響水灣村東北,響灣不遠處有一座道教宮殿三元宮。從古德范和南文字村東流過來的兩條河在三元宮北側交匯,沿著三元宮西側流去,以前還有一道水從宮東側繞到宮前石橋下,三元宮就在河水環繞的這塊高台上。
村民稱三元宮位於五條龍聚集之地。兩條河被稱為兩條水龍,三元宮東側和西側各有一道石樑像石龍一樣延伸到宮附近,另外還有一道土坡延伸到這裡,周圍地勢低,三元宮像點綴在山水之間的珍珠,被村民稱為“五龍戲珠”。
為什麼叫三元宮呢?村民說,宮內供的神為三官老爺。也就是說,這座三元宮其實就是一座三官廟,但又不是普通的三官廟。讓我們來看看三元宮的規模。
三元宮,門朝南,面向村中的古大道。宮有兩道門,一座橋將宮與路相連,高出地面九級台階。門前有大條石,大條石上有石臼若干,曾有裝飾若干。大門為兩層閣樓式,走進大門,再登上八級台階,便來到三元宮的院子。院子分為前後兩院,前院大殿是三官殿,還有羅漢殿、觀音殿、三教堂、文昌閣等,後院非常寬敞,如同一個小廣場,後院東側是碑林。如今石碑都在重修幾座宮殿時用作建築石毀壞了,現在牆上很多石塊都露出碑文。
站在三元宮院內,但見環境優雅,風景如畫。站在古道上仰望三元宮,松柏環繞,整座宮殿和地勢完美結合,真是掩映在山水間的一座神秘寶殿。
由此,正是因為這座建築的規模宏大,所以才被稱三元宮。
三元宮後成為學堂,當時萊蕪縣第六區的高等學校就在這裡,來這裡上學的包括苗山、辛莊一帶的學生,培養出很多人才,也被稱為革命搖籃。三元宮的位置也是孟止亭的舊址。
孟止亭
《孟子·公孫丑下》載:“孟子自齊葬於魯,反於齊,止於嬴。”孟子“止於嬴”的位置在什麼地方呢?嘉靖《萊蕪縣誌》載:“孟止亭,縣內東南隅射圃之西,孟子‘止於嬴’即是此地。正德六年被流賊燒毀,遺址尚在。”
這裡只是說孟止亭在縣東南。康熙《萊蕪縣誌》載:“孟游亭,在東郭門外,三楹,有垣有門,邑諸生任澤,以孟止亭廢,創建於此。今廢。”
也就是說,孟游亭是因為孟止亭廢了之後才修建的。
光緒《萊蕪縣誌》載:“孟游亭,有二,孟子葬魯反齊所止之地也。一在今城東北六十里石馬保響水灣,一在城東南八里故事保溝里村。”
由此看來,孟止亭也有人稱孟游亭,本來在響水灣村,後來荒廢之後,在溝里村又建了一座。宣統《萊蕪縣誌》更是經過考證後說:“縣東北者近是。”
孟子當年葬魯返齊,經過的地方不光一處,但之所以說孟子在響水灣停留,不僅因為這裡是古時往返齊魯的重要通道,更是因為響水灣村風景秀麗,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