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拼音】xiǎngtuò
【注音】ㄒㄧㄤˇㄊㄨㄛˋ
釋義
響拓又稱“影書”、“影覆”,亦作“響搨”,是複製法書的一種方法。在一間暗室里,開一面小窗,墨跡緊貼在視窗上,先把紙、絹覆在法書上,用筆鉤勒下法書字跡的字畫框線,成為空心字(此法稱“雙鉤”),然後將空心處填滿墨即成。鉤勒空心字時,往往因為法書紙色沉暗,原字筆畫看不清楚,須向光照明。故響拓又稱“向拓”。宋代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古今石刻辨》記述較詳。傳世晉唐法書多數是響拓本。據史記載:唐代的拓書人多半是書家,馮承素就曾臨過王羲之的《樂毅論》,有聲於時。承素天姿高秀,對《蘭亭》筆法體會甚深,因而他的摹本,更為逼真,連增刪塗改墨色的濃淡,點畫映帶的筆絲牽連,也看得很清楚,與現在照相版和木刻水印的效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