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功放簡介與概要
1.1 功放的重要性
1.1.1 閱讀本書應具備的基本知識
1.1.2 本書內容核心和指向
1.2 功放設計研究的新發現
1.3 音響領域的誤信誤傳
1.4 音響科學與主觀主義
1.4.1 音響主觀者的立場
1.4.2 音響主觀主義形成的簡短歷史
1.4.3 試聽的局限性
1.4.4 音響主觀者的原則與信條
1.4.5 聲音從錄製到重放所經環節
1.4.6 音響主觀評價帶來的負面影響
1.4.7 音響主觀主義盛行的原因
1.4.8 前景展望
1.4.9 技術上的謬誤
1.5 功放的性能需求
1.5.1 安全性
1.5.2 可靠性
1.5.3 輸出功率
1.5.4 頻率回響
1.5.5 噪聲
1.5.6 失真
1.5.7 阻尼係數
1.5.8 絕對相位
1.6 常用英文縮略語
參考文獻
2 功放歷史、電路結構與負反饋
2.1 功放的簡要歷史
2.2 功放的電路結構
2.3 三級結構
2.4 功放工作方式
2.4.1 A類
2.4.2 AB類
2.4.3 B類
2.4.4 C類
2.4.5 D類
2.4.6 E類
2.4.7 F類
2.4.8 G類
2.4.9 H類
2.4.10 S類
2.5 改進型B類放大器
2.5.1 誤差修正放大器
2.5.2 無開關放大器
2.5.3 電流驅動輸出放大器
2.5.4 “布洛姆”(Blomley)放大器
2.5.5 幾何平均AB類
2.5.6 嵌套式差動反饋迴路
2.6 直流耦合放大器與交流耦合放大器
2.6.1 交流耦合的優點
2.6.2 直流耦合的優點
2.7 功放的負反饋
2.7.1 與負反饋有關的常見錯誤觀點
2.7.2 放大器的穩定性與負反饋
2.7.3 負反饋的最大化
2.7.4 加入負反饋前將線性最大化
參考文獻
3 功放的基本原理
3.1 普通功放是如何工作的
3.2 傳統功放線路的優點
3.3 功放的8種失真
3.3.1 第1種失真:輸入級失真
3.3.2 第2種失真:電壓放大級失真
3.3.3 第3種失真:輸出級失真
3.3.4 第4種失真:電壓放大級負載失真
3.3.5 第5種失真:電源退耦失真
3.3.6 第6種失真:感應失真
3.3.7 第7種失真:負反饋選取點失真
3.3.8 第8種失真:電容失真
3.3.9 未列入的失真
3.4 標準放大器(standard Amplifier)的失真性能
3.5 功放的開環線性及其測量
3.6 開環增益的直接測量
3.7 樣板放大器(model amplifier)的使用
3.8 無缺陷放大器(Blameless amplifier)概念
參考文獻
4 小信號放大級
4.1 輸入級的作用
4.2 輸入級產生的失真
4.3 輸入級使用三極體與場效應管的比較
4.3.1 場效應管輸入級的優點
4.3.2 場效應管輸入級的缺點
4.4 單管輸入級與差分輸入級的比較
4.5 單獨測量輸入級失真
4.6 輸入級的直流平衡
4.7 使用鏡像電流源負載的好處
4.8 輸入級線性的改善
4.9 增強輸入級線性的更多方法
4.10 輸入級的級聯接法
4.11 輸入級噪聲及其降低方法
4.12 失調與匹配:關乎直流精度問題
4.13 輸入級與轉換速率
4.14 電壓放大級
4.15 單獨測量電壓放大級失真
4.16 電壓放大級的仿真
4.17 電壓放大級的失真
4.18 改善電壓放大級的線性:有源負載技術
4.19 電壓放大級的強化
4.20 電壓驅動的重要性
4.21 平衡式電壓放大級
4.22 電壓放大級與開環頻寬的控制
4.23 控制放大器開環頻寬的配套措施
4.24 小結
參考文獻
5 輸出級一
6 輸出級二
7 高頻補償、轉換速率與穩定性
8 電源與電源抑制能力
9 A類功放
10 G類功放
11 D類功放
12 場效應管輸出級
13 熱補償與散熱設計
14 直流伺服電路設計
15 功放與揚聲器保護
16 接地與實裝技術
17 測試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