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入陝,駐兵於此,共設五營,此為北營,故名之。廟為金代所建。戲樓亦初建於金,經歷代重修,基本形制如初,仍保留有金元大額枋,覆盆式柱礎等早期形體。枋額及斗拱等部構架多為清代重修所改制。
主體建築,前後獻殿、寢殿通連,形成一體。前獻殿,單檐卷棚懸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兩椽栿。面闊五間,進深3.75米,當心間3.50米,次間3.30米,稍間3.25米。後獻殿,單檐硬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前檐金柱一排四根。面闊五間,明次間面闊與前獻殿相同,稍間與次間相同。寢殿,單檐歇山頂,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斗栱五鋪作,出雙抄,重栱計心造,前檐柱頭是一根通長的柱額,額下作綽幕枋,殿內金柱前後各一排共8根。面闊前三後五間,總進深11.15米。前當心間5.70米,次間5.20米,後當心間3.40米,次間3.30米,稍間3.00米。
後獻殿當心間中懸有鏤雕華帶、貼金字豎匾一方,中題“忠義”兩個楷書大字,上下款題:“雍正歲次乙巳(1725年)季秋之吉;張族四甲仝獻。”寢獻後當心間額亦懸鏤雕華帶貼金字豎匾一方,中題“聖殿”兩個楷書大字,上下款題:“康熙歲次戊戌(1718年)夏四月之吉,高族敬獻;馬邑縣知縣社人高堅書。”殿內西稍間前立有《歷代名醫之圖》碑一通。
寢殿之西,為一座單檐硬山頂布筒瓦殿宇,面闊三間。其西側有道院,現存東廂房四間和北房五間,西房二間。
韓城北營廟戲台
戲樓,在廟院之南,殿宇之前。北向,單檐歇山頂,抬梁分心式,四椽栿。前檐兩柱方形,上置方額,下施立枋並雀替,上出挑平枋並作斗栱,共五攢,轉角斗栱五鋪作出雙抄,補間鋪作中三攢為雙昂如意華斗栱,斗栱間前飾木山,背封面有繪畫,斗栱平枋下各飾以垂花,垂柱間飾以透雕二龍戲珠、雙鳳戲牡丹,布滿空間。又兩翹角檐下各飾以垂花。大額及其立、平枋豎面分別浮雕以亭閣橋樑,仙人騎獸,香鼎寶器,鳳飛雲天。額頭貼飾浮雕獅頭,兩山牆上斗栱間磚封面有繪畫。整個裝飾集浮雕、透雕、繪畫於一體,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現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