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物質文化遺產
韓城古城區保存下來的廟宇數量比較多,主要是以祭祀眾神的祠廟及道觀居多,而佛寺的數量相對比較少。那么現保留下來的“營廟”,在當時是做什麼用途,一般認為最初是守護城池將士的兵營,分別位於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其中東、西、南、北四座營廟位於在四個城門附近,而中營廟則靠近邑署,到了元代在各個營廟內均建有關帝廟,“營”就變成了“營廟”,所以一點也看不出了當時兵營的任何痕跡,從現存建築的布局來看,無疑應該是祭神的祠廟,特別是東營廟的大門上還保留著“關聖廟”的題記,足可以說明這一問題。但是為什麼人們還是稱其為東營廟,而不是關帝廟,推測當初創建時應該和關帝廟沒有什麼關係,只是後來根據某種需要在營內建起了關帝廟而已。
關於“營廟”的建制,按保存的“東營”和“北營”兩座廟宇來說,還應當有“西營”和“南營”,根據“五營”之說,那么除過上述四個營廟外,還應該有“中營”。可是如今均已不復存在,究竟毀於何時,也不見有任何的記載。
韓城的古城始建於隋代,而到了元代在各營內又分別設立關帝廟,以祭祀關聖帝君,旨在以祈求關公武聖保佑城池的安全,體現出了人神共治的思想文化,這種建築格局是韓城古城所特有的。
東營廟與北營廟的布局不一樣,東營廟坐東向西,而北營廟坐北面南,建築的規模、建築的形式及風格也不相同,還有就是北營廟裡建有戲樓,而東營廟裡則沒有。但東營廟祭祀的諸神,各自劃分出了相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如:東西走向的關帝廟和南北走向的三公廟。而北營廟則沒有這種情況,主要建築均分布在南北軸線上。這兩座廟所相同的地方,就是為了增加殿內的使用空間,均採用了勾連搭的形式,即將幾座殿堂連線在一起。東營廟將過殿和寢殿連在一起,由於建築本身的構造比較簡單,所以整體立面形象變化不大。而北營廟則是將過殿、享殿和寢殿三座殿堂連在一起,既省去了部分木裝修的門、窗,又擴大內部使用的空間,同時又給立面形象增加了層次感,從建築的形式上來看,為卷棚—硬山—歇山,從建築的體量上來看,也就是由輕到重,即由低到高,這就好似一首樂曲,從開始的低潮一直發展到高潮,最後再到結束,所以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這裡邊無不隱含著很深的哲理。
無論是東營廟,還是北營廟,均集浮雕、透雕、繪畫等裝飾於一體,雖單體建築的體量均不大,但是廟內的整體格局保存基本完好,殿堂構造的處理也比較獨特,因而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東營廟隸屬於韓城市博物館,已對外開放;北營廟則歸屬於韓城市金城文管所管理,也已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