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一泉

韓一泉是通化市走出機關,領辦企業的第一人。

個人簡介

1996年,韓一泉放棄了通化市機械冶金局第一副局長的職位,力排眾議來到了瀕臨破產的通化市石油化工機械廠出任廠長兼任黨委書記,成為通化市走出機關,領辦企業的第一人。他確立了“以人為本,不斷創新”的企業發展戰略,帶領員工抓住機遇,創造了一個破產國有企業重新騰飛的典型。13年來,通化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由一個虧損1.1億元的破產企業,發展成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行業“五十強”企業,同時將通石牌系列石油修井機、前、後置式採油車、沖砂液處理車打造成中國石油石化裝備名牌產品。在國內各油田享有很高的信譽和知名度,並成功地將上述產品打入美國、哥倫比亞和古巴等市場,成為吉林省大型石油裝備出口的第一品牌。
在管理實踐中,韓一泉保留了原國有企業管理經驗中的精華,同時注入了一系列“自主創新”的理念,做到了兼收並蓄、創新發展”,形成了“通石”特色的企業文化。在分配製度上,他創立了“多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打破了職稱、職務、資歷、崗級的用工界限,實施以股權、技能、工作量、工作業績、責任大小等多要素參與分配的辦法,建立以股權激勵、工資、資金、津貼的分配製度,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在用人制度上,他本著“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原則,始終堅持求才若渴、用人不拘一格、激才不惜重金、留才情感真摯的用人方略,培養造就了一批創新型人才,在新產品研發、市場開拓、爭創名牌產品等諸多領域都有獨特的建樹。韓一泉在吸收原國有企業管理中的精華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的同時,更注重引進國際先進管理標準和方法。他帶領公司陸續取得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0012測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國汽車產品強制性(3C)認證和美國石油學會API spec4F、7K、8C產品認證。使企業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升華。
1997年韓一泉榮獲通化市第二屆十大傑出青年光榮稱號,1998年獲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同年被吉林省總工會授予“五一勞動”獎章,1999年被評為吉林省勞動模範,1999年、2001年、2005年被中共吉林省委三次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2004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才,2009年被中國石油石化裝備製造業評為十大最具創新力企業領軍人物光榮稱號,2009年被評為“全國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先進個人。
韓一泉是中國共產黨吉林省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黨員代表大會代表;
吉林省第十屆、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通化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韓一泉的目標是將“通石”品牌石油鑽采裝備產品打造成國際知名品牌,在保持對美國、加拿大、古巴等國家出口持續增長的前提下,陸續將“通石”品牌產品打進中東和非洲市場,參與全球競爭。為此他將在新產品研發上有更大的突破,針對國內外開採難度大的油田和稠油、結蠟、結鹽等特殊油井的需要,以節能降耗、提高經濟效益、效率和可靠性,提高自動化、智慧型化控制技術為目標,開發三次採油設備。對主導產品石油修井機要繼續提高其可靠性,自動化水平,研製適用於沼澤、嚴寒、沙漠等惡劣自然條件下的深井、超深井以及水平井的特型修井機,為我國能源產業的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個第一
吉林省通化市放棄“鐵飯碗”走出機關,領辦企業的第一人;
吉林省通化市成功改造破產企業的第一人;
吉林省被評為中國石油石化裝備製造業十大最具創新力企業領軍人物的第一人;
通化市榮獲全國企業職工培訓先進個人的第一人。

韓一泉“創新”警句:

企業一旦站立在創新的浪尖上,維護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持續創新。
細心可以發現機會,努力可以把握機會,創新卻能創造機會。
要有創新是無止境的觀念,創新存在於每個地方,每個人,每件事上。
我們怎樣面對市場:創與闖。既要創新、創造;又要有闖勁、衝勁。
工作靠兩力:堅定的執行力,靈活的創新力。
你可以選擇這樣“三心二意”:信心、恆心、決心;創意、樂意。
大膽地走自己的路,因為踩著別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
嘗試是一個美好的開拓,不去嘗試怎么能夠撈到新的機會呢?
細節的變化,更能體現觀念上的更新和進步。
在經營上,重要的是不能滿足現狀,要一個接一個地提新的目標。
失敗孕育成功:人人皆怕失敗,但重大突破卻有賴於失敗。
囚禁我們思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思想習慣。
作為企業應該有自己的理念,理念會源源不斷地帶來新的創意和實踐衝動。
在每一項充滿挑戰的工作面前,大多數人會覺得自己不行,沒有本事、沒有能力去完成。這樣我們就永遠地活在自己設定的陰影里。其實,嘗試可以使我們發現自己有很多優秀的潛能。
當今社會,“遲鈍”就會“遲緩”,落後將被淘汰。
人一旦形成了思維定勢,就會習慣地順著定勢思考問題,不願也不會轉個方向或換個角度想問題,這是一種愚頑的“難治之症”。
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輸贏的關鍵在於其核心競爭力的強弱,而實現核心競爭力更新的唯一途徑就是創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