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子廟位於石河子市南約70公里處,為天山山脈余脈。這裡道路曲回,山勢險峻,幽谷縱橫,千峰竟秀,樹木參天,泉涌草綠,花香鳥語。哈薩克民族風情濃郁。是人們消閒渡假的好去處。
當年元朝蒙古大軍西征時,成吉思汗率幾十萬鐵騎路過這裡,只見山頂白雪皚皚,山腰雲絮飄飄,百鳥齊唱,百獸齊鳴。征戰戈壁大漠一生的可汗,被如此迷人的風景陶醉了。這時,一個隨身喇嘛跪地奏請,在此建廟,以保大軍此征戰成功。大汗當即下旨,於是一座喇嘛廟便拔地而起,留於後世。蒙古廟(韃子廟)歷經滄桑,已不復存在,僅留下個地名,但其周圍風景依然迷人。
蒙古廟遺址又傳說是蒙古族牧民過去聚會、拜天、求神、賜福的地方。據調查口碑和《妥來縣誌圖說》記載:“佛爺堂”(即現今蒙古廟遺址)始建於明代後期。位處的這片地方雲杉滿山,水草豐茂,是牧民放牧的好地方。因此當時在這裡放牧的蒙古族牧民很多。在封建舊時代人們在“依天作主宰,靠神來賜福”的封建思想指導下,為了有個求神賜福的地方,所以就從手集資建起這座“山中廟宇”。
蒙古廟隨著時代的變更,年代的久遠,廟宇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只有原址大青石壘的房角牆根還在,所以名稱也幾經多變。真正的名稱叫“佛爺堂”,清代叫“韃子廟”。1983年地名普查時把“韃子廟”這個貶義名稱改為“蒙古廟”。因為年代久遠,同進又是這片山區僅有的地物標誌,所以這個山區地片也稱“蒙古廟”。
相關詞條
-
媧皇廟
媧皇廟位於山西省霍州市大張鎮賈村。據傳,此廟始建於明代,後毀,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媧皇廟內現存有懸塑及壁畫,尤以正殿內壁畫最著名。正殿東側的壁...
媧皇廟介紹 歷史沿革 -
撫順地秧歌
簡介撫順地秧歌撫順地秧歌,也被稱為“韃子秧歌”,是一種形成年代久遠...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旗裝打扮的“韃子官”和僅穿皮襖、斜挎串鈴及各種生活和狩獵器具的“克里吐”(俗稱“外韃子”)。其表演動作多源自躍馬、射箭...
簡介 歷史溯源 藝術特點 傳承意義 -
扭秧歌
人民的代表性民間舞蹈。鑒於尊重少數民族的政策,不稱其為“韃子秧歌”,正式...
秧歌介紹 歷史溯源 區域分類 流傳地區 歷史記載 -
《華龍帝國》
《華龍帝國》 2007年聖誕節,杭州的天空陰沉沉的,給人一種莫名的沉重。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在洗刷大地的灰塵,不停地飄灑著。今天...
內容 -
冒姓
氏家廟只能接受兼祭,卻上不了冒氏宗譜,因此在該支《冒氏宗譜》的世系圖表中...
基本介紹 姓氏簡介 姓氏源流 得姓始祖 來源探究 -
建甌市
歷史沿革東漢建安初年(196年),劃分侯官北鄉土地,設定建安縣(以年號為縣名)。建安八年(203年),賀齊進兵建安,立南部都尉府...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資源 經濟 -
建甌
歷史沿革東漢建安初年(196年),劃分侯官北鄉土地,設定建安縣(以年號為縣名)。建安八年(203年),賀齊進兵建安,立南部都尉府...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資源 經濟 -
建州[福建省建甌市古名]
歷史沿革東漢建安初年(196年),劃分侯官北鄉土地,設定建安縣(以年號為縣名)。建安八年(203年),賀齊進兵建安,立南部都尉府...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資源 經濟 -
堤上營
建設,“韃子胡同”不復存在。另外,范雲龍聽老輩人說,采育鎮南門外的“觀音廟...。在采育一帶鳳河兩岸,則一直有以“三橋、四門、五台、八廟、七十二連營”來...還要熱鬧”。唯一的古槐還活著“三橋、四門、五台、八廟、七十二連營”,這樣...